張力入行三年,業績平平。作為一名銷售人員,困擾他的是:為什么在銷售工作中他跟客戶的情緒互動不強?為什么他很難感染自己的客戶?為什么他很難讓客戶盡快購買決策?張力明白,他和同事賣的完全一樣的產品,要想贏得更好的績效,他就必須要爭取客戶對他的個人好感,迅速獲得客戶的信任,與客戶建立融合的關系。
為了提升自己的銷售業績,張力也參加過很多的學習 班、也經常向業績好的同事請教,力圖提高自己的情緒感染能力。他掌握了說話時要用什么樣的語速、什么樣的音調、配合什么樣的肢體語言。但是遺憾的是,盡管張力在銷售中有意地使用了學習 中所學習的技巧,但他對客戶的情緒感染能力并沒有加強,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這成了張力一個玄而未解的心結和向上發展的玻璃天花板。
——張力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不管是新入行的銷售人員,還是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的銷售人員,都認為自己需要技巧來提升情緒感染能力。日復一日,創造性的激情被日常瑣屑的工作、生活壓抑,于是每日 都很疲倦,不愿意面對各種各樣的銷售情境。
刁鉆的顧客、專橫的上司、精明的同事……似乎都件事都在銷售人員原本緊張的神經上百上加斤。
更何況還有那句話:他們二十四小時隨傳隨到,專業、謁誠為您提供最好的服務。
——你知道這是在描述什么工作嗎?
7-11便利店?聯邦快遞?還是五星級酒店的服務人員?
不,它描述的正是銷售人員。銷售人員往往面臨著比其他行業的人員更大壓力。銷售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銷售人員不可能將工作、生活的界限區分地一清二楚:你的朋友,也許就是你潛在的客戶;你的客戶,也許會慢慢成為你的朋友。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銷售人員就必須不斷想辦法延長客戶的生命周期、讓他們重復購買、交叉購買、讓客戶為你介紹更多的客戶、要挖空心思地不斷地創造性滿足客戶需求,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客戶身上榨取更多的價值。
如果其他工作還可以將時間嚴格、清楚地區分為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并利用休閑時間重整身心、享受生活的話,銷售人員是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休息時間的。銷售是一場概率的游戲,在相同或接近的成交比率下,銷售人員做的越多,他們的得到的“贏”的成果就越大。而更無情的是,銷售就像拋硬幣,你永遠不知道是“贏”那一面朝上還是“輸”那一面朝上。于是,任何一個機會都可能是“贏”的機會,你所遇見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是你未來最重要的客戶之一。
所以,為了贏,銷售人員不得不隨時、隨地全天候備戰。結果繁重的工作導致了很多健康困擾:胃病、骨質增生、經常感冒、過度勞累……不僅僅如此,它還讓我們越來越失去工銷售的激情與動力。
壓力處理問題表面是一個技術問題。技術性的問題當然用技術性的手段來解決,所以壓力處理、溝通類學習 大受歡迎。
可惜學習 的結果往往是當時激動,后來感動,結果不動。
那么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
只有燃燒火柴才能點燃另一根火柴。
銷售人員要點燃顧客的購買熱情,首先要點燃自己內在的激情。只有真誠的情緒才能感染情緒。
銷售人員的自我情緒壓力處理不到位往往是他們感覺無力、對客戶影響力減弱的真正原因所在。慣例來講,我們往往會把情緒分成好的、不好的兩個方面。例如人們習慣上會把傷心、憤怒、痛苦、難過,這些情緒看成不好的負面情緒。一旦我們發現這種負面情緒的苗頭出現時,就會努去打壓它、不理會它、希望它盡快離去。
其實情緒就像鐘擺一樣,負面的情緒能量有多大,正面情緒的能量相應也就有多大。當我們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時,正面的情緒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銷售人員想要加強自己對他人的情緒感染力,調動客戶的情緒進行銷售,就必須首先對自己的情緒有完全的接納與完整的認知。
要調動客戶的情緒,銷售人員首先就要懂得調動自己的情緒,懂得與自己的情緒相處。不刻意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積極地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既能夠在意識層面明白“任何的負面情緒背后都有正面意義”。建立自己良好的情緒處理機制,才能善用情緒調動客戶的購買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