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中國經濟面臨的三大挑戰與發展前景展望
文 張燕生(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原所長) 摘 要 未來30年我國的發展愿景是推動
文 張燕生(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原所長) 摘 要 未來30年我國的發展愿景是推動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戰略深化和理論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最新發展。高層把科技創新、產業并列,要求科學布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涉及對創新概念的深刻把握。創新這個概念,已經談了多年,大體上從90年代后期引進到
30多年前我讀研的時候,就知道AI有三個學派:控制論學派、符號學派、神經元學派。這些學派有些不同的叫法,但實質是一樣的。控制論學派最早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AI)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智能手機、智能家居到自動駕駛汽車,AI的應用正日益廣泛。在這個智能化時代,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未來屬于那些擅長使用人工智能的人。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這一觀點。
一、AI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應用與諾貝爾獎的認可2024年諾貝爾獎的頒發再次證明了人工智能(AI)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深遠影響。多位歐美科學家憑借
一個好的目標,應該是“奮力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好比打籃球——標準的籃筐高度,是3 05米。定這么個高度,是有學問的。若再高出兩米,遙不可及,這球沒法打。若再調低一米,站著就能扣籃,這球也沒啥意思。3 05米,恰能激發打球者的潛能。
根據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4月30日政治局會議對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以及7月30日政治局會議對上半年經濟工作態勢和宏觀政策的研判,今年我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并呈現出向好的回升趨勢。第一,從GDP增速來看,今年1-6月,GDP增長了5%,總規模超
點開頭條文章,體育類是我常看的內容,現在幾乎100%是AIGC,空洞無物,八股模式明顯,里面充滿了扯淡的形容詞,毫無意義,令人作嘔。人們不
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國家一級教授劉偉在《經濟研究》2024年第3期發表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需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文章指出,理解新質生產力,核心是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動力是創新,載體是產業,要尊重客觀規律,扎實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企業如何穩中求進,如何破解行業內卷,如何進行有效的創新,如何高質量發展,如何防范風險,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如何再造卓越?我國著名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