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主題要明確
銷售團隊業績競賽PK活動要有儀式感,有主題有時間段,這樣就把嚴肅的工作任務變成一場游戲活動,本質是一樣的,只是換個玩法。
比如按時間段取名為“秋季大會戰”、“迎新大決戰”、“春雷行動”等主題都是可以用的,朗朗上口積極正面就行。上一篇我的文章中提到的北京某公司舉行的競賽名為“奮戰122天大決戰——為了母親的微笑”,主題剛柔相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02.目標要清晰
公司設定的是銷售額目標,競賽PK的應該是達成率高低,這和業績高低沒有絕對關系,這樣是給低指標的個人或團隊更多機會。
比如,老總確定今年企業的銷售額要突破8000萬元,A團隊4000萬、B團隊2500萬、C團隊1500萬,三個團隊PK的是目標達成率,哪個團隊達成率最高就是贏家。無論是團隊的還是個人的,都要PK目標達成率。這里的難點是完成率高的團隊不能因此而降低指標,否則就會失去PK的意義,變成一種提供給高業績團隊玩的游戲。業績指標高的團隊說明他們是有實力的,有實力就是憑實力證明自己,而不是和公司講條件降低指標。

03.要考慮成本
一些企業容易犯這個毛病:業績指標是達到了,結果卻不賺錢,因為利潤都被促銷打折打光了。
所以開展業績競賽,業務費用支出等成本因素也要考慮進去,我們不能只是“賠本賺吆喝”。某些企業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不過于在乎利潤是另一回事。
這個成本是銷售成本,還有個成本是獎勵成本也要計算進去。
需要補充的是,無論公司是獎勵個人還是團隊,都不妨礙PK競賽前個人或團隊出現對賭的游戲方式,比如A團隊調整B團隊的達成率,對賭1萬元,老板可以跟賭2萬,這樣贏的團隊拿走4萬現金。其中兩個關鍵點:
(1)對賭的個人或團隊直接拿出現金來,這感覺非常刺激,不拿錢的對賭是不夠刺激的;
(2)老板拿出的2萬,要么進公司財務當作費用支出,要么純屬于個人出資。
04.考慮對象是否能適應
如果部門業務伙伴適應不了這種競賽,效果就會出現偏差。你讓行政人員和銷售人員比業績,肯定不合適,因為沒有可比性。競賽PK主要還是以可以進行業績競賽的銷售團隊為主,如果是需要全員營銷的公司,可以將支持服務部門的人員統籌分配給銷售團隊組團,或者將目標定得不高。
其次,舉辦競賽的頻率要把控好,不建議每個月都PK業績,壓力過大有疲勞感也不新鮮,容易適得其反。還是指定時間段為好,可以跨月度。從未競賽過的團隊可以將目標設定低一點,以鼓勵為主。原則上目標低的獎勵少,目標高的獎勵多。
05.競賽過程一定要控制
不要出現多數人都沒有達成既定目標任務的情況,就是多數人都達不到公司設定的獎勵目標,這往往也是有些企業做得過于樂觀的地方,甚至是畫餅的感覺,適得其反。
比如,有的公司許諾完成年終目標的話,公司集體去某地旅游,結果是沒有完成,大家空歡喜一場,問題在于要么目標過高,不切合實際情況,要么就是疏忽過程監管,只關心結果,控制進度和過程是確保預計結果能實現的關鍵。
做好
06.競賽結果的預測和評估
有的公司團隊之間除了PK業績之外,還設定個人獎勵制度,不論指標高低,銷售伙伴們只要達到既定銷售額就有獎勵。這種獎勵方式一定要預設有多少比例的伙伴能實現,實現的人低于5%,那這種獎勵就是給銷售高手們設計的,其它人參與的積極性是沒有的。
所以,陳震老師建議這類獎勵制度設定二個等級:
第一級至少有60%-70%的銷售伙伴能實現,這對大多數銷售伙伴就有促動作用;
第二級可以是獎勵銷售高手的5%-10%的,這個目標設定的進度控制對團隊業績提升是很重要的,可以提升多數人的信心和積極性。
公司里面有超過60%的人都能完成指標任務,剩下的人要么是后期進來的新人,要么就是表現不理想的人,完不成任務也沒什么好說的,因為大多數人都能完成。如果出現80%甚至90%的人都完不成,只有極個別的人能完成任務,大家的體會就是相反的,也就沒有了說服力。
競賽,是激活團隊活力的法寶,科學應用才是對團隊成果負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