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食品企業的片區經理小李最近很郁悶,好端端開發的幾個市場,現在都象霜打的茄子——蔫蔫的,銷量怎么也提不上去,負責的五個客戶,三個市場的客戶都是兩個月沒發貨了,兩個客戶正在醞釀
銷售
競品,這讓小李一下子跌入了深淵,這種朝不保夕的銷售不僅讓他收入得不到保障,而且還讓他對銷售本能地產生了一種恐懼,讓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他甚至有了放棄銷售這一職業的想法,可這一切又能怨誰呢?這一切的根源,其實最終還是來自他自身。小李做銷售已經3年了,為了能夠拿到高收入,以及獲取更高的職位,用最短的時間獲得“五子登科”的人生目標,小李對他負責的五個客戶采取了主動出擊的方式,對于其中三個市場,原來采取獨家經銷制,雖然市場潛力很大,客戶也較忠誠,可小李感覺市場成長太慢,于是,他也不管老客戶同意不同意,就擅自采取“遍地開花”的方式,又相繼開發了三家特約二批商,從廠家直接發貨,于是,竄貨、低價傾銷現象出現了,造成大伙都沒有了利潤,最后是大家都不愿意銷售。而另外兩個市場的客戶,實力雄厚,網絡健全,為了促使客戶上量,小李采取了“鞭打快牛”的方式,通過集中資源,采用政策“引誘”的方式,給客戶壓了大量的產品,結果沒有想到的是,客戶竟然“消化不良”,大多產品積壓在倉庫里,他們向小李要政策處理庫存,可小李已經“捉襟見肘”,已經沒有資源可以提供了,這讓客戶很惱火,以至要挾放棄合作,轉銷競品,這讓小李進退維谷。
其實,案例中的小李的行為就是涸澤而漁的做法,由于操作市場較為短視,為了高工資、高職位,沒有顧及市場及客戶,出現了盲目決策、盲目開發客戶、盲目壓貨的“三盲行為”,造成過于透支市場資源,結果造成問題一大串,讓小李尷尬異常,陷入困境,因此,
營銷
From EMKT.com.cn人員要想更好地掌控市場,要想讓自己長期從市場獲益,就需要做一個“環保型”的營銷人員,讓資源取之于市場,用之于市場,細水長流,源遠流長。
做“環保型”營銷人員是職業化的需要。中國現在有8000萬營銷大軍,在市場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走職業化的路線是未來營銷人員的必由之路。既然要走職業化,就意味著要把營銷這一職業變事業,要專業、專注,就意味著要為之奮斗終生。那么,就需要營銷人員要有戰略眼光,要有責任感。其實,營銷的圈子是很窄的,當你做了“非環保”的破壞市場資源的工作,而堵了自己的退路后,就意味著你可能在營銷這一行當很難待下去了,因此,做“環保型”的營銷人員,對企業負責,對客戶負責,對自己負責,對下屬或者上司負責,就是營銷人員職業化的要求。其次,誠信對于營銷人員“環保”操作也很重要,只有對企業、對客戶誠信,不追求短期利益,言必信,行必果,真心實意幫助客戶,做顧問式銷售,急客戶所急,想客戶所想,營銷人員才能有一個更好的職業化的發展。
營銷人員要全方位看待市場資源。市場資源雖然具有可控性,但如果利用不當,就有可能會出現案例中小李操盤的幾個市場的情況,由于過于挖掘市場資源,造成市場生態環境的改變,渠道鏈條錯位,以至失去秩序,最后造成雖有市場,但無人去賣的窘境。因此,營銷人員要學會辯證地去評估和看待市場資源,因為市場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市場資源既能為你所用,也能棄你而去,關鍵是你采用了什么樣的營銷手段對待市場。只有那些能夠認真對待市場,既能看到它的潛力,又能看到它的脆弱,既能靈活使用,亦能“環保節能”,講求“再生”的營銷人員,才能立足市場,在滿足客戶的同時,貢獻企業,成人達己,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市場獲取資源,獲取利益,從而讓自己也獲得持續的動力與發展。
營銷人員要有市場可持續發展觀。以前,曾有一些企業,通過對市場的“狂轟濫炸”,以快速搶占市場,拉攏客戶,但很多企業,都伴隨著“市場泡沫”而曇花一現,甚至銷聲匿跡了,這同樣是因為沒有遵循市場發展規律而給自己帶來的惡果。作為營銷人員,也要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產品進入市場,一般會有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飽和期、衰退期,針對不同的產品生命周期,會有不同的營銷應對策略,因此,對市場操作如果拔苗助長,就有可能導致產品或者市場提前“早熟”,但這種“催熟”的市場“果實”,往往也是短暫的,往往很快就會“風吹雨打去”。因此,營銷人員要有可持續的市場發展觀,要風物長宜放眼量,要有戰略眼光,只有長遠的眼光,才有長遠的市場。
總之,在當前新的市場形勢下,尤其是在外資企業的滲透與打壓下,作為營銷人員一定要學會保護市場資源,合理利用市場資源,促使市場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只有如此,營銷人員才能挺立潮頭,才能不被短期利益所誘惑,才能在區域市場做強、做大。
做一個“環保型”的營銷人
京ICP備12005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