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進入百年變局,各種勢力紛紛涌入,那么到底鹿死誰手?鄙人認為戰局進入戰國時代。
話說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各國混戰不休,后稱戰國。聯想到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大戰,雖然仍然有不少新勢力涌入,但鄙人認為大局基本已定,只不過最終鹿死誰手,到時會否像現在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從當初的幾百個品牌,到今天只剩下華為、榮耀、蘋果、小米、OPPO、VIVO,也許不到10年就水落石出,不要問市場為什么這么殘酷,只因為用戶真的不需要這么多品牌啊。那么到底誰會是“剩者為王”呢?我姑且以戰國七雄來一個戲說,僅個人愚見,就當作一個笑話吧。
特別說明:這里我們不討論純外企,比如特斯拉。
齊國:小米
是的,大家沒看錯,我說的是小米,雖然很多人不看好小米造車,但是我相信雷軍,相信強大的米粉軍團,當初齊國利用海洋資源大力發展經濟,又利用鐵器優勢發展軍力,最終齊桓公稱霸,并與秦楚抗衡。看今天的小米,雷軍的“最后一次創業”必將全力以赴,再加上小米積累起的10多年功力,再加上幾千萬長大的米粉正好成為新購車主力人群,只要不犯太大的錯誤,以高性價比聞名的小米會有自己的市場空間。
楚國:比亞迪(BYD)
我相信這個是最沒有爭議的,楚國疆域寬廣,人才濟濟,也是列國中最早稱王的。春秋時期楚國戰車數量多達2000多部,成為列國之首,即使在秦滅六國中,打得最艱苦的也是楚國。我們看今天的比亞迪,全力以赴在新能源汽車上,無論銷量還是口碑都是傳統車企轉型的典范,哪怕面臨各種新勢力的沖擊,比亞迪一直占據新能源汽車橋頭堡,成為中國新能源車企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燕國:長城汽車
燕國自燕昭王即位之后,招攬天下人才,樂毅、鄒衍、劇辛相繼來投,五國伐齊更是讓燕國一下躍居大國之列,長城汽車當年借助哈弗神車,一下搶占了中國SUV頭把交椅,現在又瞄準女性市場推出新能源汽車歐拉品牌,大有復制當初哈弗細分市場品類老大的架勢,長城這種得細分市場得天下的勇氣,確實讓人欽佩,也是很多傳統2、3線車企們可以模仿的對象。
韓國:蔚來汽車
說實話,汽車新勢力,我最看好的是蔚來汽車,人們總是說沒經過生死不足以談人生,蔚來汽車的大起大落是中國汽車新勢力的真實寫照。就如同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本為三家分晉之一(有點像新勢力“蔚小理”,哈哈),可是國土面積狹小,耕地面積少,還被秦、魏、楚三強國包圍了起來,可是韓國勵志圖強,發展冶煉技術,同時利用申不害變法,國富兵強,一時成為強國。之所以在蔚小理中更看好蔚來汽車,一是攀得合肥市政府和江淮汽車的支持,有了穩固的后盾,另一個就是蔚來汽車推出的無憂服務和粉絲經濟,雖然借鑒小米米粉經濟,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你身邊凡是有蔚來車主,談起蔚來服務一定是眉飛色舞,那種驕傲與當初米粉為發燒而生的瘋狂更甚,尤其蔚來車主是一群購買力很強的成功人士,強大的購買力和影響力是我看好蔚來汽車的最大原因。
趙國:上汽
說起上汽,應該是中國汽車的驕傲,善于學習、取長補短、銳意進取,這是筆者對上汽最大的感受,上汽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無論是上汽通用五菱的神車宏光MINI EV,還是上汽通用、上海大眾等,都在新能源上搶到一杯羹,而且其強大的品牌效應、渠道優勢、研發實力,如同當初的三晉之一趙國,依靠胡服騎射,成為戰國七雄中戰力第一的國家。
魏國:吉利汽車
魏國也是三晉之一,魏文侯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知人善用,拜翟璜為相,改正一切弊端,又大力啟用吳起,魏國軍事實力一度非常強悍,多次打敗秦國,成為一方霸主。吉利汽車從中國第一家民營車企,到收購沃爾沃、入股戴姆勒、以及其他并購動作,成為IATF國際汽車工作組第10個汽車集團成員,令人刮目相看,吉利汽車旗下擁有十幾個品牌,涵蓋幾乎所有車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吉利表現一般,無論是入股百度,還是自己打造的極氪、帝豪EV,表現差強人意,不過吉利在燃油車時代的發展還是讓人對其新能源充滿期待,最近吉利又進入換電領域,也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重要的布局。
秦國:華為
這個一定是最大的爭議,華為不造整車啊!是的,我當然知道,我這里是說假設!如果華為造車呢?會不會像智能手機市場一樣,所向披靡呢?我還記得華為曾經也宣稱不做終端啊。我的判斷依據不是他做不做,是如果他做,結果會怎樣呢?以華為在汽車方面的研發能力,會不會像當初的秦國一樣呢?赳赳老秦,讓人印象太過深刻,商鞅變法、合縱連橫,狼性文化,幾乎沒有破綻。華為在新能源汽車耕耘多年,再加上強大的品牌力,一旦親自造車,絕對是任何車企都不可小覷的對手啊!
當然說完這些,一定有很多不同的意見,還有那么多的汽車品牌,比如風頭正盛的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銳意進取的一汽、東風、廣汽,還有正在全力追趕的長安、江淮汽車、北汽、五菱等等。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平臺統計,截止到2019年3月國家平臺累計注冊新能源整車企業達到了635家,成功注冊新能源整車企業的有486家,通過“平臺符合性檢測”的新能源整車企業有450家,通過“車輛符合性檢測” 的車型多達5827個。這個現象太像當年的智能手機市場了,我預測10年后真的剩不了幾個品牌,至于誰能留下,我這里只是個人戲說,大家當作好玩就好。
2022/1/29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