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稻盛和夫,他不僅是日本國寶級人物,也是創哥心中的偶像,白手起家,創立了兩個世界500強,拯救過無數瀕臨破產公司。
最有名的案例是拯救了日本航空公司——一個政府都搞不定的項目。那時的稻盛已經退休,一分錢工資不拿,結果上任一年多,愣是把虧損100多億美金的日航,盈利干到了140億!
稻盛和夫不僅善于經營和管理公司(忘了說了,他的公司180人年收入是600多億,每個員工貢獻的價值是3.7億。。。)而且本人三觀超正,在員工心中地位極高。連大師季羨林都被他圈粉,稱他是全球企業家兼哲學家第一人。
馬云、任正非也都是他的門徒,追著他學經營。。。
這次大神飛到了中國沈陽,在經營哲學報告會上演講了《企業如何在經濟蕭條中實現大飛》。并且透露了他在57年的經營史中,從未讓公司陷入困難的秘密!
此篇演講太長,創哥總結了中心思想:
1.時刻對企業保持樂觀,蕭條期也能成為發展黃金期。
2.蕭條發生前的防御策略是什么?
培養企業高收益體質。
3.蕭條發生后的應對策略是什么?
全員營銷、全力開發新產品、徹底削減成本、保持高生產率、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演講正文—
從2010年開始到現在為止,在這個經營哲學報告會上,我分八次在中國各地系統地講解我的經營思想和經營方法,這是在長達半個世紀以上的經營實踐中,我親身體悟的心得。
今天,在上述連續八次講話之后,我想以《把蕭條看作再發展的飛躍臺》為題,展開今天的講話。
現在,中國經濟仍然在以接近7%的速度增長。但是,與過去每年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時期相比,增速已明顯放緩,可以說已經迎來了產業結構的轉型期。
在對付現實蕭條的同時,為了準備可能降臨的更嚴重的經濟蕭條,如何把握好正確的經營之舵,正是我們企業經營者面臨的課題。
蕭條期才是企業成長最佳時機
首先,有一點希望與大家取得共識,就是要以積極開朗的態度去突破困境。蕭條越是嚴重,我們越是要咬緊牙關,堅忍不拔,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闖過這道難關。決不悲觀,必須以積極開朗的態度應對難局。 在這基礎之上,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就是應該通過蕭條這樣一種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
每一次闖過蕭條期后,
京瓷的規模都會擴大一圈、兩圈
70年代的石油危機,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機,90年代的泡沫破裂的危機,2000年代IT泡沫破裂的危機,以及不久前的雷曼金融危機,我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經濟蕭條。
每次面臨蕭條,作為經營者的我總是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但是,為克服蕭條不懈努力,每一次闖過蕭條期后,京瓷的規模都會擴大一圈、兩圈。 從這些經驗當中,我堅定了“應當把蕭條視為成長的機會”這樣一個信念。
企業的發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長作比喻的話,克服蕭條,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 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蕭條,就形成了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并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在蕭條期之前,盡全力打造高收益體質
打造企業高收益的經營體質,是預防蕭條的最佳策略。
為什么呢? 因為高收益是一種“抵抗力”,企業即使因蕭條而減少了銷售額,也不至于陷入虧損。高收益又是一種“持久力”,高收益企業有多年積累的、豐厚的內部留存,即使蕭條期很長,企業長期沒有盈利,也依然承受得住。另外,此時還可以下決心用多余的資金進行設備投資,因為蕭條期購買設備比平時便宜許多。
公司沒有10%的銷售利潤率,
就算不上真正的經營
經營者應該思考蕭條之前的準備工作。雖然蕭條往往突如其來,但是作為應對蕭條的預防策略,平日里有沒有實現高收益經營,這是首先要提及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在公司內外總是強調“沒有10%的銷售利潤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經營。”
如果平時維持10%的利潤率,即使銷售額下降10%,照樣可以盈利,銷售額下滑兩成,企業仍然可以保證有一定的利潤。只有當銷售額下降30%、40%時,才可能出現赤字。
利潤率高意味著固定費低,銷售額多少降一些,利潤只是減少而已。如果企業利潤率達到20%、30%,即使銷售額降去一半,企業仍可盈利。
現金流7000億日元,
三年不開張員工也有飯吃
經濟不景氣,員工就會動搖。當時我充滿自信,我這樣說:“請大家不要擔心,即使大企業也因不景氣接連破產,然而我們京瓷仍然可以生存, 哪怕兩年、三年銷售額為零,員工們照樣有飯吃,因為我們具備足夠的儲備。所以大家不必驚慌,讓我們沉著應戰,繼續努力工作。”
京瓷從創業以來一直到今天,持續這種腳踏實地的經營,現在京瓷隨時可以使用的現金約有7000億日元,因為有如此充裕的的儲備,不管遭遇怎樣的蕭條都不會很快動搖京瓷經營的根基。
但是,有人對我的經營方針提出了異議,他們看重股東資本利潤率,即所謂ROE。以美國為中心的投資家們有意見,他們認為我上述的經營方針是不正常的。
ROE就是相對于自有資本能產生多少利潤,從重視ROE的投資家看來, 不管你有多么高的銷售利潤率,你只是把賺到的錢儲存起來,用這么多的自有資金卻只能產生這么低的利潤,他們就判斷為投資效率差。
受他們的影響,不少經營者也開始認為“必須提高ROE。”因此,將辛苦積攢起來的內部留存去并購企業,購買設備,或通過購買本公司股票后實施退股來減少自有資本,去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
當“ROE高的企業就是好企業”這種觀點成為當今的常識的時候,我認為,這種所謂常識,歸根到底,不過是短期內衡量企業的尺度。
就是說,現在買進股票,一旦升值馬上拋出,這樣就能輕松賺錢。對于這樣思考問題的人來說,當然ROE越高越好, 但我們要考慮的是企業長期的繁榮,對于我們來說,穩定比什么都重要,企業應該有足夠的儲備,才能承受得起任何蕭條的沖擊。
就這樣,我從很早開始就以高收益經營為目標,并不斷積累企業內部留存。這就是準備應對蕭條,是對付蕭條最有效的預防策略,對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上面講述了蕭條發生之前的應對策略。但當蕭條的風暴席卷而來的時候,領導人應該怎樣來執掌經營之舵呢?
蕭條期到來之時,我有五項對策
在蕭條期讓全體員工都懂得要訂單有多難,經營企業有多難,特別是營銷部門以外的干部,讓他們有切膚般的體驗是很重要的。
蕭條對策一:全員營銷
這樣的做法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一般來說,生產和銷售往往是一種對立的關系,比如,訂單不多時生產會對銷售發牢騷“銷售賣得不好”。銷售反過來又怪生產“你們沒有生產出能暢銷的產品”,互相之間會爭吵起來。
但是生產人員去賣東西,他們就會明白營銷不容易。這樣就會促進兩者的和諧,有利于雙方更好配合,更好地展開商務話動。
通過全員營銷,大家就會產生一種同感: 即使是最尖端技術的企業,賣東西、銷售產品仍然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讓缺乏這種經歷的人當企業的干部,公司很難經營得好。不管是搞生產的還是當會計的,任何部門的人,讓他們都經歷在別人面前低頭討訂單的辛苦,這是非常重要的。
蕭條對策二:全力開發新產品
蕭條時期全力開發新產品非常重要。
平時工作忙碌而無暇顧及的產品,沒空充分聽取客戶意見的產品,都要積極開發,不僅是技術開發部門,營銷、生產、市場調查等部門都要積極參與,全公司團結一致共同開發。
蕭條時期客戶也會有空閑,也在考慮有無新東西可賣。這時主動拜訪客戶,聽聽他們對新產品有什么好主意、好點子,對老產品有什么不滿或希望,把他們的意見帶回來,在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中發揮作用。
實際上曾有過這樣一件事。
京瓷創業后不久,曾經利用新型陶瓷,生產出用于紡織機械的零件。但到石油危機時,紡織機械一下子滯銷,京瓷也斷了訂單。此時我們就實行“全員營銷”、“全力開發新產品”這兩條。
我們有一位營銷員去拜訪某家魚具制造企業,看見一種釣魚的魚桿附有卷線裝置,其中天蠶絲線滑動的接觸部位使用金屬導向圈。這位營銷員注意到這一點,提出建議但對方回答說:“用陶瓷的價格高,沒必要用那么高級的東西。”
但這位營業員不死心,為了引起對方的興趣,不斷拜訪這家魚具企業,耐心地動員說:“用陶瓷零件不僅不磨損,而且可以減少與絲線之間的摩擦系數。”
實際上釣魚時如果摩擦系數大,魚鉤就飛不遠。金屬導向圈在釣到大魚時,因摩擦力大,絲線會“啪!”的一下斷掉。
魚具企業的領導人最后同意試試。先用原來的金屬圈,加上負荷用力拉,果然魚線發熱斷裂,然后換上陶瓷圈,一點問題沒有,非常理想。
“就是它了!”魚具企業領導人一錘定音。附帶陶瓷導向圈的釣魚桿在拋竿釣魚比賽中大獲全勝,魚具企業更加信服了。
這一新產品對蕭條期京瓷的訂單、銷售額的擴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效益繼續擴大,現在凡是高級魚桿,全都用上了陶瓷導向圈,普及到了全世界。
在自己公司的技術、產品的延長線上開發出新產品,這是在蕭條期應該努力去做的。
蕭條對策三:徹底削減成本
平時在削減成本方面已經做過很大努力,再要大幅削減成本,一般人都認為“太難了,不可能”,但這不對!“認為不可能的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始!”看似干的毛巾還要再用力絞,要努力徹底削減成本。
人工費不可能隨便降低,因此除了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外,一切都要重新審視,各方面的費用都必須徹底削減。
“現在的制造方法真的是最好的嗎?有沒有更便宜的材料? ”重新研究改進,堅決進行全面性變革,這一點非常重要。
就是說在蕭條期,在價格低、銷售額低的情況下仍能產生利潤, 這種肌肉型的企業體質一旦形成,當景氣復元、銷售額恢復時,就會成為高收益企業。
蕭條期正是增強企業體質的好機會。景氣好的時候訂單很多,為了完成這些訂單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即使想要削減成本,員工們也不會認真實行,但到了蕭條期,全體員工都會非常認真,努力降低成本。
如果這樣思考問題,企業努力削減成本,這不是迫不得已的,而是企業為了再次飛躍而采取的積極主動的改進經營的對策。
抓住蕭條這個機會,花心血與員工共同努力,徹底推進削減成本的各種舉措,例如:“走廊里的燈只開一半”,“廁所里的燈不常開,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看起來似乎是小事,但是與員工一起,一步一步、實實在在地削減經費,正是這種努力才是構建高收益企業的最切實有效的方法。
蕭條對策四:保持高生產率
因蕭條而訂單減少,要干的活少了,如果仍然由過去同樣多的人來生產,制造現場的生產效率會下降,車間里工作氣氛會松弛。
這種情況下, 應該把多余的人從生產線上撤下來,維持制造現場的緊張氣氛。過去花費許多辛苦好不容易提升上去的生產效率,在蕭條期如何維持,我曾經絞盡腦汁。
石油危機時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當時許多企業解雇員工,當時我考慮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員工失業,但訂單短時間內驟減,如果仍由原有人數來做,就無法維持過去的高生產效率。作業效率一旦下降,再想恢復原有的高生產率談何容易。
基于這種想法,當時我決定既然訂單降至1/3,那么制造現場的人員也減至1/3,剩下的2/3的人員從生產線上撤下來,讓他們去從事生產設備的維修、墻壁的粉刷、花壇的整修等工廠環境的美化工作。同時舉辦哲學培訓班,讓員工們重新從基礎開始學習我的經營哲學,使企業內全體員工掌握共同的思維方式。
就是說,不僅要維持高生產率,而且去做平時無暇顧及的環境整理工作,去開展統一組織方向的哲學學習活動,這將成為使企業再次飛躍的推動力。
當然2/3的人不生產又要把企業維持下去,前面提到的,企業必須有充足的內部留存。打造企業的高收益體質,確保足夠的內部留存,才可能應對危機,這點不可忘記。
蕭條對策五: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蕭條是構建企業內部良好人際關系的絕好機會。蕭條來臨,勞資關系往往出現不和諧的聲音,一旦面臨蕭條的嚴峻狀況,經營者要求嚴格時,光說漂亮話就不管用了。
蕭條這種災難到來時,本該齊心協力克服困難,但往往就在這時員工卻眾叛親離,導致公司分裂,甚至企業崩潰散伙,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企業里這種人心混亂的征兆稍有顯現,經營者就應該認真地反省。與員工重新建立信賴關系該怎么做才好,要與員工坦率地交換意見,自己也要拼命思考這個問題,這點很重要。
我想稍微說一說石油危機時京瓷的經驗。
當時的日本處于經濟的高速增長期,員工工資每年大幅上漲。但遭受石油危機的沖擊,我決定所有管理人員全部降薪,我是社長,降30%,減得最少的系長降7%。
雖然實施了降薪,但第二年底薪上調的時間迫在眉睫。我在1974年年末向京瓷工會提出了凍結加薪的請求。
因為工會理解京瓷公司勞資是一心同體的,所以接受了我1975年凍結加薪的要求。當時日本許多企業因加薪問題與員工產生矛盾,勞動爭議頻繁發生。在這種情勢下,京瓷卻很快協調好了勞資關系,最快公布了凍結加薪的決定。
不久隨著景氣恢復,企業業績上升,我不僅將定期獎金大幅提高,而且再支付臨時獎金。在這之上,1976年我又將1975年凍結的部分加算進去,實施了2年分的共22%的加薪,以此來報答員工和工會對我的信任。
就這樣,通過蕭條的考驗,勞資間牢固的信賴關系得到確認,同時,在這期間的1975年9月京瓷的股價超過了長期雄居日本首位的索尼,達到了日本第一。
我認為這也是經營者與員工齊心協力共同經營所獲得的成果。同時我堅信,正是靠這種心與心結成的牢固的人際關系才有企業后來的發展,才有了今日的京瓷公司。
總結
我們京瓷公司就因為認真實踐了上面講的1條預防策略和5項對策,不僅克服了多次的經濟蕭條,而且每一次突破蕭條的困境都鞏固并強化了企業的經營基礎,使京瓷能夠順利成長發展直到今天。
正如開頭所講,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可謂混沌不清、迷霧重重,不知道什么時候世界性的蕭條又會襲來。但是前景越是不明朗,越是要回到經營的原理原則,就我剛才所講的幾條,一心不亂地努力實踐,我想這應該是很重要的。
我希望,我粗淺的經驗,我所講的應對蕭條的各項措施,(投黑馬www.touheima.com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能夠對今天聚集在沈陽這個地方的企業家們有所啟示。我希望,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國能夠繼續穩定成長發展。我的講演到此結束。謝謝大家靜聽。
“冬天越是嚴寒,
春天越是櫻花爛漫。
企業和個人也一樣,
要把逆境作為動力,
實現更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