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當下,中國的出口企業在管理海外客戶方面該如何做呢?第一,針對目前中東的不穩定局勢和日本地震的影響逐步擴大的局面,馬上成立企業級的應急反應小組和機制,定期內部分享來自海外客戶一線的信息和溝通。例如,每周例會時可以專門拿出其中一部分時間與該市場相關的人員溝通對策,并積極關注各個市場的發展態勢。第二,對這些地區的客戶表達企業的人文關懷和提出必要的支持建議。比如不僅僅是通過電話、Email對客戶表示關心,還可組織企業人員全員簽名對客戶表示鼓勵和支持,并將簽名簿立刻快遞到客戶手里。關鍵時刻的合作伙伴評價,更有助于贏得長期合作的海外客戶的心。第三,對于有這些地區的客戶,如果出現了聯絡不上、貨物進不了港口的情況,那么就要緊急停止一些后續還要生產、發貨的工作,以免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或者出貨前加大保險力度,保證今后的貨物安全和貨款回收安全性。第四,日本大地震對部分產業的行業要素與資源價格影響比較大,比如汽車、電子、石化等行業。中國的出口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外部形勢,科學的評估未來行業的價格走勢,以便在未來的報盤中給客戶有前瞻性的價格,避免反應遲鈍而遭受潛在損失。第五,針對局勢造成的市場改變,做出下一步海外客戶開拓計劃。比如對日本市場是否繼續加大力度開發,中東市場如何規避風險等這些都需要企業有所考慮。第六,目前的國際貿易形勢雖然在2009年、2010年基礎上繼續復蘇,但我們也看到競爭的格局日趨復雜、不穩定的外部因素(石油價格、原材料價格、海運費漲跌、匯率、利息變動頻繁)再度集中發生。外貿企業需要決策企業今年的業務增長,是保守式,還是進取式,還是打算激進式。
不同的決策意味著不同風險,做好企業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是這些決策的基礎,即使年初制定了系列戰略和目標,如果突發事件對這些目標實現影響非常大,適當調整目標或者更換策略也是可以考慮的,不一定要一條道走到黑。其實,每次危機都是有兩面性的,而成熟的企業家面對一些危機首先要考慮如何保存實力和減少損失,其次也一定會積極思考其中的積極面,從而在“危”中找到“機”,或者在可能的危險中找到實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