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創新主力軍的中國民企,它們似乎更多承載者創新的使命。實際情況是,中國民企在創新之路上,并非一帆風順。創新的本質是以客戶需求出發點,為客戶創造價值。企業的創新不僅包括企業產品創新,還有公司內部組織形式變革 、整個企業運營模式的創新,甚至是行業的業務模式轉型。“我遇到的客戶當中,他們創新的關鍵在于如何改變業務模式,做到新、舊業務的之間的平衡。”陳果說。
事實上,這正掣肘著中國民企創新的進程。中國民企變革 即使涉及到一個簡單的概念,都將面臨著內部團隊協調的壓力,在內部做推動變革 需要很長時間。通常企業內部團隊會認為原有業務發展良好,沒有必要變革 。而對同行業企業做出的創新,會找出企業面臨的情況以及境遇不同等理由作為拒絕創新的理由。因此,中國民企在運營模式的創新的挑戰首先來自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團隊。
除此之外,中國民企的創新還要和其能力相匹配,創新轉型過程需要一個綜合能力。對企業來而言,它的能力在一個企業價值鏈中間,企業要具備辨別方向、以及控制力等若干個能力, 要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整合行業內外部一些資源。“企業轉型需要一個路線圖。”陳果解釋。然而,企業要沿著路線圖進行系統化的創新轉型,將會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陳果認為,中國企業運營更多還是“老板文化”。公司管理者對創新認知以及投入都會制約創新的進程,中國民企管理者共性是其自身并不是管理專家或者業務專家,缺乏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因此,企業對創新的認識和興趣取決于企業家精神和對市場的認識。中國企業的市場增長速度很快,很多企業具有極好的盈利能力,往往會創新價值方向迷失。這類型企業創新挑戰就來自于對原有增速較好的業務難以割舍,新業務模式又勢必會與原有模式產生沖突。
“不愿放棄業務發展較好的左手,又要發展新業務模式的右手,兩個手肯定要打架”。陳果解釋。美特斯邦威在 供應鏈 上的問題驗證了這種說法。服裝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很多企業都積極探求商業模式的轉型,想學習nike微笑曲線商業模式,轉型做 零售 。美邦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在新、老業務的選擇上,美邦迷失了方向,在業務模式轉型出現的問題。“市場能讓創新呈現機會主義。”陳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