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屬于自己的強勢品牌,是所有中小企業夢寐以求的追求。然而,創建品牌所面臨的殘酷與兇險,不亞于兩軍對壘撕殺。多少企業,數十年的身家積累毀于一旦,數十年的苦心經營蕩然無存。品牌之路是否是一條不歸路,品牌之路到底有多少迷途。
在品牌創建過程中,特別是其中的關鍵環節,中小企業究竟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又應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所有中小企業心中最大的迷題······?
4. 生產投資與品牌投資之間如何取舍?
我們是浙江的一家涂料公司,進入這個行業已經有近十年了,進入瓶頸期,銷量和利潤始終維持在一定范圍。董事長討論下一階段的發展規劃,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派認為應該加大生產車間的建設,提高規模降低成本,擴大與國際品牌的價格優勢;另一派則認為消費者購買涂料越來越講究品牌,應該加大傳播推廣力度,塑造品牌形象,以便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我們應該如何聚合?
中小企業課題資深專家張發松:
企業發展策略的選擇和計劃 ,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其二是保障戰略實施的資源總量和資源配置能力。這家涂料公司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
一. 認真調研,分清緩急輕重,積蓄資源,重點突破
一般企業碰到這種問題,左右權衡不下大都兼而顧之,最后,也往往因為資源分散
的緣故而導致目標齊齊落空,一無所成。
我們認為,碰到這種情況,首先需要進行企業內部及外部生存、發展環境詳盡的調研、分析、論證。從品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從企業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效率的角度來進行取舍。如果企業在生產資源上擁有優勢,可以通過資源配置、資源共享(周邊閑置生產資源的OEM)的方式解決企業的產能及品質問題,企業就可以把更多的資源往品牌塑造上傾斜,因為這個時候,品牌的缺失是制約企業成長的核心因素;如果短期內企業無法順利解決最基本的產能問題,企業的產能無法滿足正常的市場增長和需求,這個時候,企業應該把工作重心放在生產問題的解決上。因為即便品牌再響,牌子再硬,缺乏足夠的產品,也無法成功的把品牌轉化為市場效益,這樣就失去了品牌塑造的意義。
二. 生產、品牌皆為企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份,只有先后之分,沒有“無”“有”之別。
生產與品牌,可以說就像是“魚”與“熊掌”,每一個企業都希望能夠同時兼得。問題
是,如果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兩者兼得往往只能是兩者兼“失”。在這種情況下,對待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摒棄絕對的向左(生產)或絕對的向右(品牌)這種思維,而必需導入“先向左后向右”或是“先向右后向左”的縱向思維,在擴大生產的同時也在積累資源準備塑造品牌,因為生產的擴大馬上就會帶來產能浪費、市場需求不足等問題,這個問題必須用品牌來解決。
因此,在面對擴大生產與塑造品牌的矛盾問題時,應該分清先后,兼顧整體,有序解決,螺旋式發展。
5. 小行業能不能出大品牌?
我們是廣東的一家兒童用品公司,雖然我們已經是國內同行中的領先品牌。但相對于汽車、房地產、家電等產業來說,我們的產品單位價值低,雖然在數量上我們已經達到了500萬這樣一個不錯的數字,但企業的產值仍然只是維持在幾個億之內,利潤也一直徘徊在幾百上千萬。在這種現實環境下,我們是不是也有必要導入品牌工程,塑造品牌形象?像我們這種小行業,有沒有機會也創造出一個大品牌?
中小企業課題資深專家張發松:
經營一個企業,特別是企業發展到一個行業相當高度的時候,往往會提出這個課題。
是當初選錯了行業?還是仍有發展空間而未能覺察?
一. 市場挖掘,小行業也有大品牌
首先,我們應該肯定,小行業也有大品牌。行業的大小之別,在于我們所選擇的參照對象。
誠如案例所述,兒童產品單位價值低,在總量有限的情況下,企業規模無法壯大。但是,在上述案例中存在一個問題,既然品牌是行業領先品牌,以中國數億兒童的龐大市場,為何仍然只能保持500萬左右的一個市場銷量,很明顯,這里邊存在一個細分市場認識不清、占領不足的問題。在某一市場領域范疇內,一般存在若干個細分市場,這些細分市場因消費水平、消費觀念、消費習慣而各有特色。案例中的品牌應該是長期立足于某一特定的細分市場,而沒有進行細分市場的跨越。譬如原先經營男性兒童服飾,而忽略了女性兒童服飾,或是原先經營大童服飾而忽略了中童及小童、嬰幼兒服飾。這個時候,我們認為企業有必要導入品牌工程,塑造出一個在兒童世界擁有較大影響力、號召力的品牌出來,在這個品牌基礎之上,企業就能夠利用豐富的品牌資源進行細分市場的跨越,從原先單一的男性兒童服飾發展成綜合兒童服飾,從原先單一的大童服飾發展成綜合兒童服飾。企業進行市場的深挖細掘,相信可以一舉突破當前規模的限制,在小行業中成功創造出一個大品牌來。
二. 產業延伸,把小行業做成大行業
對產業進行延伸,也可以成功的拓寬行業,讓小行業變成大行業。美國的迪斯尼,中國的藍貓都是這方面的典范。同樣作為兒童產品大軍中的一員,藍貓很好的運用了產業一體化延伸的戰略,從兒童卡通出發,廣泛進行產業延伸,涉獵食品、鞋服、玩具、音像制品等多個領域,在其中相當部份領域譬如玩具、音像制品等,也都做到了市場領先,整個藍貓產業的總體產值達到了數十億元人民幣,把一個小小的兒童動畫卡通做成一艘行業航母。當然,藍貓的這種成功是建立在“藍貓”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號召力之上的。
案例中的企業如果確實達到一定的行業高度之后陷入停滯不前,就有必要進行突破和產業延伸。但是,產業延伸有一個前提——品牌必須足夠硬!如果沒有品牌的支撐,原有的企業優勢只能局限在原有的產品領域,進入一個新的行業領域將會是風險重重。在品牌的大力支撐下,企業才能夠順利的進行產業一體化延伸,由單一的服飾向鞋、包袋、飾品、玩具等領域拓展,把小行業做成大行業,把小企業做成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