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2021年12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指出:
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基本建成符合我國國情和產業結構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冷鏈物流體系,調節農產品跨季節供需、支撐冷鏈產品跨區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顯著增強。
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通知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
因此,我們積極探索,與時俱進開發《數字冷鏈物流發展思路》這門課程,用以指導各級地方政府,中國郵政集團、中國物流集團等國家物流隊,以及民營物流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以及相關物流工作者參與到數字冷鏈物流建設中來。
學員收益
幫助學員了解中國冷鏈物流的基本情況
幫助學員了解數字生物醫藥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
幫助學員掌握果蔬農產品數字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
幫助學員掌握本單位在數字冷鏈物流發展中SWOT分析。
幫助學員探索本單位在數字冷鏈物流發展思路中,如何布局?
適用范圍
(區)縣、地市、省(直轄市)、各部委政府官員,郵政一級、二級、三級管理者,物流公司中高層管理者,各大院校專業老師,物流研究機構專業人士,以及參與本項目單位的中高級管理者。
課程大綱
第一單元 中國數字冷鏈物流發展概況
1、數字冷鏈物流的行業需求
(1)大型食品制造商
(2)大型超商
(3)連鎖餐廳和便利店
(4)生鮮電商和O2O社區服務商
(5)初級農產品
(6)醫藥流通
2、數字冷鏈物流“金字塔型產業結構”
(1)塔頂生物醫藥臨床試驗品冷鏈:附加值最高,全程恒溫,品質高,對價格不敏感
(2)塔中間餐飲連鎖、快消品、乳制品、凍品、肉類水產等領域:競爭激勵,自建物流與第三方物流并存
(3)塔基果蔬、農產品行業:附加價值低,價格敏感,主要依靠社會車輛。
3、數字冷鏈物流產業鏈情況
(1)數字冷鏈物流行業產業鏈介紹
(2)2020年冷鏈物流細分市場情況
(3)2016-2022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預測
4、中國數字冷鏈物流發展五大基礎
(1)行業規模顯著擴大
(2)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3)創新步伐明顯加快
(4)市場主體不斷壯大
(5)基礎作用日益凸顯
5、數字冷鏈物流發展趨勢
(1)數據四要素:用戶數據、流通數據、資源數據、商品數據
(2)基礎設施投放加速數字冷鏈作業規范進程
(3)“互聯網+冷庫”跨平臺整合冷鏈基礎設施
(4)“互聯網+城配”平臺加速數字冷鏈服務網絡布局
(5)大數據驅動冷鏈規模化擴張
第二單元 中國生物醫藥冷鏈物流
1、生物醫藥冷鏈物流市場與主營產品
(1)2018-2020年,中國醫藥冷鏈銷售額與物流費用
(2)生物醫藥數字冷鏈物流產品常見四種溫度區間
(3)生物醫藥數字冷鏈物流市場與主營產品
(4)2019年醫藥冷鏈物流運輸企業18強
2、生物醫藥四種市場常見恒溫控制措施
(1)恒溫控制三要素:包材+溫度采樣+溫度信息網絡監控平臺
(2)-78 ℃~ -20 ℃恒溫控制
(3)+2 ℃~ +8 ℃恒溫控制
(4)+15 ℃~ +25 ℃恒溫控制
(5)0℃~ 30℃恒溫控制
3、生物醫藥冷鏈業務需求類型與運營流程
(1)同城業務方案
(2)區域業務方案
(3)全國業務方案
第三單元 中國農產品數字冷鏈物流的現狀
1、農產品冷鏈物流概況
(1)2015-2020年(十三五規劃)中國農產品物流總額
(2)中國農產品流通的物流現狀
(3)2016-2021年中國冷鏈行業市場規模統計
2、 生鮮新零售的數字冷鏈物流
(1)2021年生鮮電商各品類市場份額
(2)生鮮新零售數字冷鏈供應鏈模式
(3)綜合生鮮電商數字冷鏈物流
3、從冷鏈物流全景圖看冷鏈物流裝備的基本配置
(1)冷庫標準配置要素
(2)不同溫度區間的冷庫配置標準
(3)運輸冷凍與冷藏
(4)冷藏箱配置
(5)冷鏈物流溫控檢測裝備
4、生鮮新零售企業的供應鏈剖析
(1)現行主要生鮮新零售供應鏈對比
(2)生鮮新零售采購案例:盒馬買手
(3)盒馬部分生鮮新零售采購與啟發
第四單元 發展數字冷鏈物流的建議
1、冷鏈物流PEST分析
(1)Politics(政治因素)
(2)Economy(經濟因素)
(3)Society(社會因素)
(4)Technology(技術因素)
2、數字冷鏈物流SWOT分析
(1)優勢(Strengths)
(2)劣勢(Weakness)
(3)機會(Opportunities)
(4)威脅(Threats)
3、發展數字冷鏈物流五建議
(1)建議數字冷鏈市場與產品
(2)建議數字冷鏈網絡布局
(3)建議數字冷鏈物流營運模式
(4)建議持續完善數字冷鏈物流運行與追溯監管平臺功能
(5)建議持續優化客戶體驗與經營效益
教學方式
核心法則講解、案例分析、規律總結、工具演示、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小組討論以及視頻分享。
課程時間
1天,6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