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企業經營管理環節的法律意識,對外經營合作的法律意識,對內管理的法律意識均需要企業管理人員予以足夠的重視。管理人員法律意識的缺失將會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陷入同行業的法律壁壘,也會因為法律意識的缺失喪失競爭優勢,同時也會因法律意識的缺失讓企業失去自我保護能力。
因此,對于企業管理人員來說,需要了解一些基礎的法律知識,需要知曉在對外經濟合同簽訂中的注意事項,需要知曉企業自我商業秘密、商業信息等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注意事項,需要知曉在對內員工管理上必要的法律禁區。
本課程從企業對外經濟合同管理、對內商業信息保護、對內員工管理三個環節談起,讓企業管理人員能夠對上述環節中的法律知識有基本的了解,能夠在管理的環節有效的防范法律風險,進而在有效運用法律的框架下對企業進行正確的管理與引導。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企業經營管理風險防范
1.《公司法》對管理層的要求
2.《會計法》對管理層的要求
3.《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對管理層的要求
4.《邢法》對管理層的限制
第二部分:對內商業信息何護環節中法律風險的防范
1. 商業秘密、競業限制相關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邢法》
2. 競業限制與商來秘密保護
1) 如何確定單位有價值的商業信息?
2) 對有價值的商業信息法律上有哪些可以采取的保護措施?
3) 如何建立本單位商業信息保護的流程?
4) 如何防范競爭對手利用本單位的商業信息進行不正大競爭?
5) 如何防范知曉本單位商業信息的員工離職自營與公司相關業務,或者跳槽到其他競爭單位?
6) 如何防范本單位員工在網絡上私自披露公司有關的商業信息?
7) 對與本單位簽訂有保密協議或競業限制協議的員工如何進行脫密管理,如何進行有效的競業限制管理?
8) 如何在公司塑造保密的企業管理氛圍?
第三部分:對外經濟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防范
1. 對外經濟合同如何能夠生效?部門章是否可以,法人簽字是否可以,對外經濟合同蓋章發出后可否反悔?
2. 如何有效評估合同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對等?
3. 合同履行過程中公司經營或者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合同內容可否進行調整,如何進行調整?
4. 如何通過合同有效約定驗收的標準,并根據驗收的標準支付相應的費用;
5. 合同中如何約定違約金,違約金的標準如何確定?
6. 雙方對合同的某個條款理解出現異議的,以什么為準,如何約定對公司最有利?
7. 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消極履行,但又夠不成違約,應當如何處理?
8. 合同履行過程中引發爭議的如何處理,在什么地方處理?
第四部分:對內員工管理環節中法律風險的防控
1. 如何通過勞動合同的有效設計實現對員工進出公司的規劃性管理;
2. 勞動合同管理、試用期管理中存在哪些風險應對如何進行避免?
3. 如何通過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有效評估實現對其社會保險與住房公積金繳費的差別話對待,進而降低用工成本?
4. 如何通過對員工薪資結構的調整來降低員工的流失率,并降低企業的加班成本?
5. 如何通過績效管理的有效設計,實現對員工薪資增減的合法性調整,進而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6. 如何通過用工模式的合理化設計,降低用工成本?
7. 如何知曉勞動用工中哪些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進而在管理上有效防范?
8. 在員工與公司引發沖突時,如何有效的針對員工的訴求,展開有效的法律應對?
第五部分:股權投資與轉讓中的風險防控
1. 股權與股份的區別
2. 股權轉讓的前提
3. 股權轉讓的注意事項
4. 股權代持中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