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豪敦上任為飛利浦全球CEO,這家成立121年之久的跨國企業開始了新的征程。
如果說,他的前任柯慈雷歷時近十年,將飛利浦的各項業務合并同類項,形成了醫療、照明和優質生活三大業務群,那么交給萬豪敦的任務是,在三個業務方向上,把規模與效益的關系處理得更為盡善盡美,讓優勢轉化為勝勢。
這顯然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不僅全球經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不景氣,更重要的是與兼并重組相比,現在飛利浦提出的“加速成長”更考驗萬豪敦作為 職業 經理人 的“細活”好不好。
2011年,飛利浦在全球凈虧損達到12.9億美元,是十年來最大的虧損,但是今年第二季度財務數據在好轉,飛利浦用什么方式遏制這一虧損?
萬豪敦:改變這種局面,首先是節流,同時我們把重點放在增長型的業務,對增長型的業務進行投資。除此之外,我們還對公司文化進行變革 ,推崇具有創新以及企業家精神的公司文化。
另外,盡管歐洲市場整體不景氣,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亮點,包括土耳其、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東南亞地區。我們對全球的資源投入和布局進行調整,對增長型的市場投入更大的資源。
大公司通常對市場的反應不那么靈敏,如何讓一個擁有一百多年歷史、有很大慣性的公司重新變得敏銳?
萬豪敦:讓一個大型企業有相當的靈活性去應對變化,首先需要在公司里培養這種文化。第二,確保企業運作有足夠的透明度,使得公司的管理層能夠非常清晰地看到哪些業務經營得好,哪些業務表現不好。同時管理層必須親力親為,掌握具體的業務情況。第三,公司高層隊伍必須非常精簡,避免龐大的高層管理架構。
在這三方面當中,我認為文化是最重要的。很多公司規模非常大,同時也非常成功,因此規模大不應該成為市場反應速度慢的理由。
飛利浦怎么看待有意義的創新?這對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效率提出怎樣的考驗?
萬豪敦:創新的出發點不是說這個產品需要什么樣的技術,而是看這些技術如何整合在應用中,它給客戶帶來的益處是什么。我們不是說為技術而技術。
從研發到產品真正 上市 ,這個過程我們會設計衡量的指標,同時也會設定一些目標。比如我們希望在目前的基線水平上縮短40%的時間,就是加速40%以上。有了這些目標,我們這個團隊的成員就會根據這個目標,考慮該怎么做,比如有些工作可以同時進行,從而縮短整個創新的流程。
飛利浦在扭轉財報為贏這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萬豪敦:設定一個目標是容易的,問題是如何找到那些真正能夠鼓舞人心、令人振奮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不光是領導人,必須得到團隊每個人的認同。這就是為什么飛利浦給自己設定了愿景,到2025年的時候我們能夠改善全球30億人的生活。
首先讓每個人認同,然后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在這個基礎上制定方案,實施過程也會分幾步,短期內也要面對現實,因為市場經濟會發生波動,但是從長遠來講這個目標是堅定不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