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曾經是共享單車領軍企業ofo的危機是如何造成的?ofo的危機源于近期很多客戶退押金而退不了,共有1000萬人之多,需要近十個億的資金,ofo公司連3000萬都拿不出來更別說十個億了,這個債務危機可能導致ofo公司走向不歸之路,甚至倒閉,當然也有可能以很低的價格賣給另一個共享單車巨頭。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公司走到這一步的危機是怎么造成的?我除了講危機管理課程以外,還有一個深受企業家朋友歡迎的一門課“企業創新與轉型升級”,我在課程里面特意提到我的一個重要理論叫艾氏理論,理論的核心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以定位為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是盈利點一個是控制點,如果把我們企業比作一臺車的話,定位就是汽車的方向盤,而盈利點就是企業的動力系統,控制點就是企業的剎車系統,這三樣缺一不可。現在很多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之所以能夠得到很多風險投資的青睞,就是因為它的商業模式好,最重要的是它的定位以及盈利點上做的創新好,可是往往這些企業重視創新的同時,卻忽視了對它的控制,控制有很多方面。
今天從控制的角度來講ofo的危機就出在創始人戴維對企業的控制權上,一個互聯網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甚至將來IPO上市,沒有風險投資的支持是不可能的,風險投資每一輪進入就把創始人的原始股份給被稀釋了,到最后上市時創始人的股份也就不到10%甚至更低。新浪網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最早的公司之一,它的創始人是誰可能大家都忘記了,就是王志東,王志東現在在哪里大家都不知道了,因為當時在吸引風險投資時沒把握好談判的控制權,你喪失了對企業控制權,王志東持有6%的股份,當財年報表不好時董事會就把他踢出管理層。
現在看幾個互聯網巨頭,比如說阿里的馬云,騰訊的馬化騰和京東的劉強東,雖然他們公司在上市后都不是第一大股東,但他們卻牢牢的控制著整個公司,所以即使公司出現多大的問題他們都能牢牢的掌握控制權。那ofo公司的創始人戴維就沒控制好這個風險,投資進來最多的時達到了150億,你是不缺錢的,那為什么走到了今天呢?當你把錢花的差不多想調整重大決策時大股東就開始提出疑問了,在當時設置控制權時公司章程里規定了有五個大股東有一票否決權,第一是創始人戴維,第二是滴滴,第三是阿里,第四是經緯,第五是金沙江,他們都有一票否決權,在涉及重大公司決策時,如果有跟他們利益相背離相沖突時他們就可以行使否決權,這樣公司很多決議都不能有效實施,戰略選擇甚至購并上都無法進行,導致了ofo走到今天如此之尷尬的地步。
這個悲劇追根溯源就是創始人再跟風險投資方談判中沒有掌握好控制權,導致董事會所有決策是誰說了都不算而錯過了一次次重大的機會,這就是ofo公司危機的根源之所在。所以說我們一個企業注重創新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了對它的控制力,這就是我對ofo危機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