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擺脫去年凈利大幅下滑陰影的康師傅控股(00322.HK)又因釣魚島問題陷入危機,不斷升級的抵制日貨行動或許成為具有日資背景的康師傅控股下半年業績的最大“黑天鵝”。
在今年二季度有所好轉的業績發布之后,康師傅控股股價展開了一輪反彈,股價從20元左右一路上漲至24.35元的年內次高點。但9月中旬,康師傅控股股價半個多月的反彈步伐嘎然而止,而此時正是中日關系因釣魚島問題而日漸緊張之時。
信達國際的一位研究員表示,“即使是所有好轉的中期業績,如果除去去年虧損大戶——百事瓶裝業務的好轉,康師傅控股實際上的經營情況也表現低于預期”,而在釣魚島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之前,具有日資的背景很可能給市場完全在內地的康師傅控股下半年經營帶來負面影響。
日資背景或成“黑天鵝”
進入9月,中日關系因釣魚島問題而日益緊張,中國各地的抵制日貨行動也在9月中旬開始迅速升溫,而業內人士擔心,站在消費行業前沿的康師傅控股很可能因其日資背景而在今年下半年引發危機。
1998年,康師傅控股第一大股東——臺灣頂新集團(下稱頂新集團)因收購臺灣味全公司而陷入財務困境,加之當時的金融風暴,頂新集團無奈計劃轉讓手中的康師傅控股的前身——頂益控股有限公司股份。
一年后,三洋食品株式會社(下稱三洋食品)創辦人井田毅主動聯系頂新集團表達合作意愿,雙方很快達成共識,最終三洋食品以共計1.43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頂新集團手中所持有的康師傅控股一半股權,讓雙方對頂益的持股同時達到33.14%,并列第一大股東。
事實上,康師傅控股與日資的合作并不僅僅停留在集團層面,康師傅控股旗下的康師傅飲品控股也有一半股權為日資所持有。
2004年上半年,朝日啤酒株式會社連同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以9.5億美元價格(74.1億港元)向康師傅控股公司收購康師傅飲品控股公司50%股權,而這在當時是國內食品行業最大的一筆股權收購投資。
資料顯示,2004年4月份開始運營的康師傅飲品控股公司全資擁有13家子公司,分別是天津頂津、潘陽頂津、廣州頂津、重慶頂津、哈爾濱頂津、青島頂津、昆明頂津、康師傅(廣州)、新疆頂津、福建頂津、杭州頂津、武漢頂津、西安頂津有限公司,這些子公司分別在中國內地各區域生產和銷售康師傅旗下的飲料產品。
據了解,康師傅控股在成立飲品公司之初就希望引入境外的飲料巨頭,起初曾與歐洲飲料企業接觸合作事宜,但之后還是選擇了日資巨頭。
上述這些情況說明,無論是康師傅控股的主打領域——方便面,還是飲料,日資的身影都十分的明顯,而目前,日系汽車、日資背景的家電等都在中國內地的銷售情況不斷下滑,因此多數食品行業的研究員也擔心,康師傅控股也可能會受到這一次全國范圍內抵制日貨行動的波及。
中期業績隱憂
8月20日,康師傅控股因2012年上半年收入增長超過兩成業績,但值得注意的是,康師傅控股在扣除視作出售權益收益后,核心盈利倒減退17.4%,而其中,次季盈利環比跌16.5%。
信達國際的研究員指出,近期食用農產品價格連續上漲,加上目前棕櫚油的價格也已經回升,意味康師傅控股將可能再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在我們看來,康師傅控股現價已經明顯高于合理估值,相信在潛在成本壓力及方便面及方便食品市場的競爭激烈下,康師傅控股的目前估值難以長期維持。”
實際上,康師傅控股的業績隱憂在今年一季度曾更加明顯的暴露出來。
今年5月份,康師傅控股發布了2012年一季報,占據康師傅集團營業額四成以上的飲料業務銷售額同比下跌21.56%,凈利潤同比大跌80.51%。而康師傅控股也坦承:“在這多變、不穩定的局面下,飲料行業面臨不小的挑戰。”
但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則表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一季度,飲料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各大飲料企業業績也十分喜人,但康師傅飲料業務發展并不盡如人意,出現大幅下滑。
簡愛華認為,原因主要是競爭對手實力及產品推陳出新腳步不斷加快,國內外飲料巨頭的夾攻猛烈,以及近期收購百事可樂帶來的整合瓶頸都直接導致康師傅飲料業績下滑。簡愛華說,康百聯盟合作初期會面臨整合瓶頸,短期內很難給康師傅飲料業務帶來利好,還可能因為整合而拖累飲料業務發展。
而當時,不少研究機構也對康師傅控股表示出了擔心。摩根大通就發表研究報告稱,康師傅首季旗下飲料業務特別令人失望,其主要理由是因康師傅主打的茶飲品正被即飲奶茶產品搶占。而花旗則將2012年及2013年盈利預測調低4%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