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已不姓“康”日系品牌在華遇冷
多家日企不愿正面回應
3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公開表示,日方所謂的“購島”(釣魚島)行為,“難以避免地會對中日經貿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記者近日采訪了多家在華日資企業,其都紛紛有意回避采訪,顯得異常低調。對于卷入“釣魚臺”事件,新進入榜(在華日企名單)的康師傅公司,其新聞發言人陳功儒表示,不能將有日資成分的企業與日貨食品混為一談。他說:“這不公平。”
據悉,作為康師傅集團兩大股東日本公司頂新(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和三洋食品株式會社分別持有公司33.27%及33.18%的股份。除井田毅任職公司副董事長,吉澤亮任職公司副行政總裁外,日方還有多人任職于公司要職。
與康師傅一樣,接受采訪的數家日資企業均不愿正面回應,“現在是敏感期,我們不會作過多表態。”“目前,日本最擔心中國政府最后無法控制國內的反日壓力,考慮出臺對日的經濟反制措施。”日本佳能(微博)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管瀨口清之日前公開表示。而此前,已有多家日本媒體擔心,“日本政府將苦于應對中國接下來將要采取的反制措施。”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微博)表示,對于日本制造業來說,如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出現萎縮,“將是很大的打擊”。孫立堅甚至認為,未來不排除出現“制造業地位被韓國等國家取代”的情況。
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國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2007年就成為了日本的最大貿易國,且至今仍是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就產品分布而言,日本的汽車、電子、動漫和游戲類產品一直是中國相關市場中的熱門產品。而中國的稀土等多種礦產,也是日本制造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業內人士認為,一旦“購島”鬧劇延續,將不可避免地對在華日資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對此,姜增偉表示,中日經貿合作應該有“良好的政治環境”,“這是世界通行的準則”。他說,“良好的政治環境和良好的國與國關系,是兩個國家乃至多邊國家發展經貿關系的基石。”
姜增偉強調,中日經貿關系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和水平,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互利互惠合作的結果,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共同精心維護。我們希望日方妥善處理中日關系,為雙邊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鏈接>>>
日本經濟界大佬組團訪華“滅火”
在目前的緊張局勢下,多項中日間官方及民間活動紛紛取消。日本經濟界的“大佬”們已經開始坐立不安了,自發組團訪華為“滅火”。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中經濟協會將派出以豐田汽車董事長張富士夫為團長的訪華團,從9月22日起赴北京等地訪問。該訪華團計劃與中國政府要人會談,同時希望此舉緩解因釣魚島問題而緊張的日中關系,并從經濟層面加強兩國的互信。這個訪華團還在日本有“財界總理”之稱的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米倉弘昌以及新日本制鐵名譽董事長、前經團聯會長今井敬等大企業的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