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學文 楊浩
行業的興衰仿佛只是一瞬間,國內創業投資和 私募 股權投資(VC/PE)行業很快就從之前的“高燒不退”直接切換到如今的“唉”聲陣陣。隨之而來,關于“PE退燒”的說法也甚囂塵上。盡管業界對“PE退燒”的認識有一些差異,但從VC/PE的“募資、投資、管理、退出”四個環節來看,諸多跡象仍然表明,這個在國內興盛不久的行業,正在經歷著金融危機以來一個最為艱難的時期,VC/PE已經進入行業調整期,行業整合早已悄然拉開序幕。
募資:現在是最艱難時刻
VC/PE募資的 黃金 時代仿佛一去不復返,現在募資明顯一天比一天難。這幾乎是近來業內人士回復證券時報記者關于募資情況的相同答案。
劉經理(化名)目前在廣東一家新PE機構負責融資,該機構擬募資金規模目標為10億元左右,而有限合伙人(LP)投資門檻定為500萬元。不過,募集過程并不順利,基金原計劃成立時間越來越近,但劉經理直言:產品難賣,募資很難。至于到底難到何種程度,劉經理避而不談。
有熟悉情況的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眼下募資環境的確不好,大品牌機構相對好點,新成立的VC/PE名氣不夠大,又缺少成功案例,投資者認知度太低,募資肯定更加艱難。
深圳一家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募集一只大規模基金的VC機構負責人也直言,與上半年的火爆程度相比,現在應該是募資市場最艱難的時刻。不過,他認為“PE退燒”只是暫時現象,在他看來,目前行業只是處于調整期,明年市場熱度應該又會有所回升。
深圳啟元財富總經理葛智華告訴記者,目前高端客戶對于投資VC/PE產品的市場需求還是很大,找他們希望代銷的VC/PE機構也不少,但出于對市場整體情況的分析判斷和對客戶負責的態度,特別是在VC/PE機構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公司對于一些規模較小,或者新成立沒有較好過往業績、沒有相對優秀擬投項目的VC/PE機構的選擇比較謹慎。
不過,他認為,當前募資困難是市場自身調整十分正常的表現,國內宏觀調控偏緊加上A股市場的持續低迷,逐步傳導到一級市場,使得VC/PE市場熱情略有下降。葛智華判斷,隨著未來兩年VC/PE機構所投企業逐步 上市 ,財富效應將進一步顯現,資金將會回籠至LP手中,預計融資市場會再次升溫。他不太認同“PE退燒”的觀點,“現在新的普通合伙人(GP)管理人仍然越來越多地進入這個市場,只是整體熱情略有下降,恰恰是市場由狂熱到理性的正常表現。”他說。
業界一線人員的感受的確最為敏感,數據就是最好的佐證——ChinaVenture投中集團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份中國VC/PE投資市場共披露8只基金募資完成,募資規模僅有7.37億美元,9月份募資更是低至2.92億美元,均遠低于7、8月份基金募資完成規模。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認為,由于投資節奏放緩以及退出渠道的收窄,未來數月基金募資都將延續近期的疲軟狀態。此外,全球經濟依然面臨二次探底風險,短期內難以回暖,未來LP投資也將趨于謹慎,預計明年VC/PE基金募資形勢將更加嚴峻。
投資:速度放慢項目難尋
PE募資難,投資也不容易。國內一家知名創投機構相關負責人透露,9月份他們只投資了1個項目,10月份略有回升,敲定了3個項目。“最近幾個月,我們的投資步伐放慢得十分明顯,10月份的3個投資項目其實是此前的積累。”該負責人表示。中國 風險投資 有限公司有關人士也證實,下半年以來,他們放慢了投資速度,投資項目比上半年少,項目質量也不太理想。
投資節奏步伐放慢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優質項目源越來越少。深圳某VC機構投資經理向證券時報記者抱怨稱,好項目太難找,以深圳為例,還算可以的項目源基本都是被篩了好幾遍,其對PE機構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二是投資入股價格仍然居高不下。盡管二級市場持續低迷,但此前全民PE熱潮的余溫尤在,二級市場低迷情緒并沒有迅速傳導到一級市場,造成投資入股價格仍然較高。三是惡性競爭導致項目簽約難。“我今年有兩個項目差不多跟了一年,但最后都被別的機構直接加價給攪黃了。”上述投資經理說。
武漢科技創新投董事長夏錚對此感受頗深,她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就今年上半年她們經手的項目來看,入股的動態市盈率大多在12倍左右,如此高的一級市場價格讓他們對三年后的投資收益有些擔憂。“我們目前的對策就是將投資向前移,事實上我們此前一些嘗到甜頭的成功案例也多是早期項目。”夏錚同時呼吁,即便是在投資難的背景下,VC/PE機構也應該守住行業底線,不做盡職調查直接加價的做法不可取。
就投資難,東方富海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直言:“我個人覺得,當前的人民幣基金市場,‘關系’可能比‘品牌’重要。投資難,難就難在個別機構大打純粹的價格競爭、關系競爭,讓按照市場化操作的PE越發覺得投資艱難。”
展望后市,業內觀點認為,隨著二級市場效應傳導到一級市場,投資入股價格會逐漸有所下調,加上行業加快洗牌整合,一大半VC/PE機構將會淘汰出局,市場會逐漸回歸理性。
管理:項目遇到不同問題
今年以來流行一個說法,一些企業目前遇到的困難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確,國內外經濟環境不斷反復、充滿變數,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難度加大,不僅僅受訂單減少的影響,同時成本上升、銀根緊縮、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VC/PE所投資的大多數是中小型成長型企業,中小企業的重要特點就是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在這樣的艱難環境中,如何幫助所投項目生存發展成為VC/PE重點關注的內容。
深圳一家知名本土創投機構負責人介紹,創投在投資項目時,一般都會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衡量企業未來三年內遇到困難的情形與可能采取的對策。在該機構投資的一百余個項目中,出現重大問題的幾乎沒有,但這些投資項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投資機構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增值服務,讓所投項目活下來,發展下去。
“今年,我們投資的一個項目,現金流出現了問題,如果我們不出手注資,它很可能過不下去。投還是不投呢?有點難做決定,如果我們繼續投資,這個企業可能會生存下來,按照原來的計劃發展并逐步推進上市進程,但投后也會有風險,也可能達不到預期目標,企業的發展受許多因素影響。如果我們不繼續投資,它又融不到資金的話,那它可能就會死掉。”該負責人說。據了解,在當前的經濟狀況下,一起VC/PE的被動投資行為不在少數。
該負責人表示,VC/PE投資節奏放慢后,有一個好處,就是創投機構可以沉下心來為所投企業做更多的增值服務。增值服務中,重要的是幫助提升 公司治理 水平,推進 營銷 渠道建設,幫助企業融資等。“此前,許多機構都強調增值服務、投后管理,但投資節奏快的時候,大多都顧不上,如今,有不少品牌創投機構會有序計劃 投資經理加強項目投后管理,這對企業是好事,對于VC/PE而言,有利于加強 項目管理 ,控制項目風險。”他說。
國內一家專注連鎖產業基金并購的PE機構負責人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幫助被投企業推進上下游產業并購是絕佳機會。他介紹,他們最近在幫助一家連鎖超市對其上游 供應鏈 中的幾個企業進行并購,一旦并購成功,可以增強該超市的盈利能力。
退出:A股低迷影響回報率
對于VC/PE而言,投資項目IPO退出是最佳選擇。然而,由于A股市場持續低迷,市場對發行節奏頗有爭議,不少創投認為,一旦A股發行節奏變慢,甚至于停發,對于創投機構而言,其影響不容低估。“作為創投來說,管理風險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對發行節奏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未雨綢繆,根據退出的市場環境來管理我們的投融資行為。募資方面,我們已經開始發行早期基金,拉長周期,平抑風險;投資方面,我們一樣也是更多專注于早期項目投資,規避價格戰,爭取多做明星項目。”深圳一家本土民營創投機構合伙人介紹說。
退出的另外一個方面,是已上市項目通過A股市場減持退出。人民幣基金主要采取有限合伙制的形式,創投機構是財富管理機構,為投資者獲取高回報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A股市場仍然較弱,對于大多數創投機構上市項目而言,當前股價相較發行價或上市首日股價降幅明顯,市值縮水嚴重。“賣還是不賣,對于VC/PE而言都是問題。不賣不行,由于一些基金有回報要求,需要出售部分股份給LP分紅,需要給LP信心;但如果賣出,對于GP也好,對于LP也好,都意味著賺的錢相較此前,回報率降低了不少,對于GP而言,還意味著品牌價值的降低。”有業內人士如是說。
一家老牌國有創投負責人透露,目前該機構正在與一些二級市場投資機構商談有關市值管理方面的業務,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減持時能有更高的收益。“通過A股市場退出是一個重要課題,我們不少股票的持有量不小,減持節奏不好,會影響股價,也會影響整個基金的收益。未來,我們會通過考慮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相結合的形式去做減持工作。”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