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獲得融資的公司來說,融資顧問所做的工作大多涉及到公司最機密的內容,因此他們不愿談起。而從投資機構看,就更是盡量對這個群體避而不談。因為這些為項目牽線搭橋的人所做的,原本就是機構自己該做的事情。無形中,與融資顧問親密接觸的兩大群體,也成為了將他們與外界隔絕的最大推手。
企業不了解風投
讓蕭實啼笑皆非的是,他接手的一家企業讓他重新做一份商業計劃書。
“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給企業整理出風投想看到的企業的東西。”
蕭實在融資顧問這個職位上已經工作了4年,經他做成的“案子”這些年也有將近十個了。給他的感覺是,絕大多數想要融資的企業,對于投資機構想要看什么,如何與風投接洽并不了解。
“每次在接手一個案子時,我首先都會告訴企業的老板,我不知道怎么給企業設計一個好的發展戰略,但是我會把你的 企業戰略 變成風投容易接受的東西。”蕭實說。
在他看來,到目前為止,投資早期企業的時候,風投最關鍵的還是看你的企業負責人,然后再分析公司的商業計劃。不過在分析商業計劃的時候,早期創業的企業就可能出現很多的問題了。這些企業雖然經營靈活,但是隨機性比較大,這樣的企業反而更容易犯一些簡單的錯誤。這也是早期創業企業沒有精力顧及到的問題。
前段時間,蕭實接手了一家經營狀況不錯的企業,不過,令他啼笑皆非的是,這家企業希望他重新做一套設計企業的商業計劃。
“我的工作實際上就是幫助他們把公司的商業計劃系統化、理論化的處理過程。如果我自己能設計一套讓風投能拿出錢來的商業計劃,那就自己做企業好了。”蕭實笑著說,“其實企業的商業計劃是給自己做的。風投想看的東西就是你要做什么。不要自己做一套,而為了融資再做另一套。”
不僅如此,在風投考察公司如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歷史業績、團隊背景、可執行能力時,還有更多的細節問題需要解決。
在國內一家融資顧問公司工作多年的夏誠(化名)介紹,曾經接觸的一個企業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風險投資 在考察階段,就商業計劃中所表述的公司事實,問公司的高層、中層,和下面的員工,結果發現大家的回答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的,而且還以為自己是在和其他人相互配合。
從第三者的角度看,這樣的公司一定是有問題的。雖然這并不能說明公司不好,只不過是公司發展到目前的情況,顧及不了這么多。早期創業的企業每日 都考慮著如何維持生計、如何發展、搞定每一個客戶。對于其他的問題自然就會有所忽略。之所以說 資本市場 融資是對公司的一種歷練,就是因為它要逼著公司去注意這些問題。
風投的欲望
2007年以來,風投對TMT行業的投資比例大大減少,對傳統行業的投資大大增加。
根據清科集團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前11月,中外創投機構在國內吸納55家基金,所募集的資金為55億美元,其中投資總額已經達到31.8億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78.9%。這么多的資金同時涌入市場對需要資金的企業是一個好事,不過,一些人卻懷疑國內的投資機構是否具備運轉這么大一筆資金的實力。
從目前的數據看,2007年以來,風險投資在傳統行業的投入提高得很快。根據6月至10月的數據顯示,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電信、傳媒、電子、網絡等行業在投資領域統稱TMT)行業投資規模持續下降,占到創投市場案例總數的27%,而非TMT行業占73%。從投資金額上看,TMT行業占整個創投市場投資總額的14%,非TMT行業占86%。
TMT是輕資產型行業,沒有太多的固定資產投資,所以在投資方面很難接受大筆投資,因此,想要在TMT行業投資一個5000萬美元的項目,選擇起來的難度會非常大。而目前的現狀是風投領域錢太多,這應該是風投選擇開始轉向傳統行業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2007年以來,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國外很多熱錢都跑到國內投資。新進入國內的海外投資公司就更不用說了。“在我接觸的風投機構,10億美元以下規模的已經非常少了,如果按照這個數字計算,他們投資的項目最少要500萬美元以上的。因為再小的項目就沒有那么多精力關注。因此,基金都會根據自己的規模鎖定自己的客戶群體。”夏誠說。
如果用這個數據衡量,企業至少要在1500萬美元以上的年 銷售 規模,其每年至少達到200萬美元年利潤。這個要求就會讓很多企業難以跨越。
在中國,有經驗的風投并不多。風險投資是一門藝術,有經驗的投資人很快就能決定一個項目是否有機會,可是如果用理論去計算,恐怕永遠都不會有結果。
2007年,夏誠接手的兩個傳統領域的項目,就被風險投資用買斷的方式直接拿走。而且他們不愿意讓外界知道其中經過融資顧問的轉手。但是對行業的不了解,又讓他們不得不在自己陌生的領域依賴融資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