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逛商場或服裝店的時候,看到只有幾個手指并排大小的兒童鞋時,似乎眼前就晃著幼小細嫩的小腳丫,心里充滿溫馨。一個人在同的發展階段甚至在同一階段不同運動狀態下需要不同大小、用途的鞋來適應。企業也一樣,在不同的階段總需要有不同的資金來源來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
不同的經濟學家對企業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劃分。我個人將企業發展分為種子期、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四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企業的發展狀態、可支配資源、投資風險都是有差異的,因此融資需求及融資結構會有所差異。
一、種子期
企業狀態:這階段企業處于技術、產品研發階段,也就是R&D(實驗與發展)的中后期,產生的是實驗室成果、樣品和專利,而不是產品。企業可能剛剛組建或正在籌建,基本上沒有管理隊伍。
投資風險:此階段投資風險最高,失敗的可能性是大(90%),因此絕大部分的創業投資機構不會在本階段進行投資,同時有極少數的政策資助撥款、大學及科研機構的研究基金。
融資結構:創業者自有資金,包括前期個人積累及家庭成員資助資金為主。
二、創業期
企業狀態:企業初步形成產品,并開始供應市場;已形成較為粗糙的經營計劃;初步組建了 經營管理 團隊,但團隊穩定性較差;有一定的經營收入,但基本未能實現盈利。
投資風險:本階段投資風險較第一階段有較大下降,但成功率仍然不高(20%)。少數企業、產品引起部分創業投資企業的關注,但在國內絕大部分的企業無緣獲得風險資本的青睞。
融資結構:仍以創業者自有資金及家庭成員的積累為主,同時有部分企業主利用自有房產向銀行申請個人創業或經營性貸款,以滿足中短期的資金需求,也有利用房產、車輛抵押或質押方式向典當或其他民間資金進行拆借,以滿足臨時、應急性的周轉需要。此階段融資成本較高,主要是民間應急資金成本高企,且考驗企業的資金管理能力,若不能對有限的資金進行合理配置,極短期、高成本的借入資金有可能將企業置于高風險境地。
三、成長期
企業狀態:在本階段,企業產品結構初步完善,形成比較穩定的質量管理體系,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管理團隊凝聚力增強,步入正軌并具備盈利能力。
投資風險:已形成一定有形、無形的資源,具備較一定融資能力、盈利能力,投資風險大幅下降。
融資結構:此階段,一方面企業由于產品的市場化,有產能要求,因此需要較大量的資金進行廠房建設、設備購置、 營銷 推廣,因此第一次有較大規模的資金需求及壓力;另一方面,企業已形成、控制一定的資源,如現有廠房、設備及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已具備一定的融資能力。銀行信貸介入成為可能,當然絕大部分企業仍需借助第三方增信機構如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才能取得銀行的信貸支持,并逐步占有重要地位。投資機構開始比較大規模介入此階段的中小企業,但對于絕大部分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較低的企業,獲得 風險投資 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四、成熟期
企業狀態:企業已形成穩定的管理團隊、模式,達到市場占有率目標,有可觀的現金流,具備行業平均以上的盈利能力。擁有可觀的企業資源。
投資風險:處于本階段的企業已渡過企業的高危期,基本上可算是比較成功的企業。
融資結構:本階段的企業擁有、控制較多的社會、經濟資源,一般擁有自己的廠房、設備等硬資產,同時控制一定的上下游資源,能利用所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滿足資金需求。銀行信貸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一般不再需要第三方擔保機構的介入,同時通過對上下游的資金延伸來緩解財務壓力,因此本階段融資成本大幅下降。同時保守的投資機構更樂于在本階段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部分企業具備 上市 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