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9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5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1%),去年同期則同比增長17.0%;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19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去年同期則同比增長16.9%。
事實上,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已經連續8個月呈現下滑趨勢。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家電、日用品、化妝品、糧油食品、飲料煙酒、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等14大類商品零售均呈現不同程度同比增速放緩甚至出現同比高個位數下滑情況。據此趨勢,物價上漲、居民增收壓力加大、消費信心受挫,低迷態勢短期內恐難改觀。
年初我曾經在多個場合強調,對于零售業的店長們而言,90%的努力獲得110%業績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100%努力“博”得90%甚至更差業績的時代已經到來?;蛘哒f,在市場基本面增速放緩甚至同比下滑情況下,“提高業績、保持增長”已經是不切實際、華而不實的口號,而“提升服務、保盈扭虧”則必將成為越來越多的店長們必須努力達成的行動目標。
所謂提升服務,個人認為,經濟繁榮期,依托市場的增長之勢,上行之力,即便將顧客至上主義當作口號,經營手段粗放,管理方式粗暴,服務水平粗劣,忽視甚至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或門店,也可以獲得增長,獲得成功。但是,經濟衰退期,經濟下行的壓力,則必將倒逼那些“平庸之輩”的企業或門店,補上“經營精細化、管理規范化、服務人性化”這一課。
因為,經濟越往下,銷售越會差。而房租、水電、人工等相對固定費用上漲壓力不減,上述費率自然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物價上漲雖然為零售店的銷售額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卻無法抵消物價上漲抑制消費信心、居民增收困難導致購買力下降所造成的銷售額下滑影響,更無法推高已經觸及“天花板”的零售業毛利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費率提高、毛利下降”兩大杠桿作用下,從量利雙增,到量增利減(注:雖然量減利增并非沒可能,但卻極可能是量利雙減的前兆),再到量利雙減甚至量減利虧,或將成為中國零售企業普遍面臨、不可回避的問題。
可以預見,新一輪零售業的優勝劣汰,整合加速即將到來。大量裁員、企業破產、門店關閉、合資并購,甚至老板跑路、高管跳樓、店長失業,這些“悲觀”、“負面”、“灰色”的字眼也將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大報章雜志、網絡微博、街頭巷間。不過,與10多年前,大量的國有或集體企業破產、改制,消失于人們視線、歷史舞臺相比,此次的主角則是:民營或上市企業。
那么,對于零售企業以及零售門店而言,我們該當如何面對“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呢?
經濟繁榮期,零售業的五大利器--“經營規?;?、管理信息化、流程標準化、人員職業化、服務專業化”,無往而不利。但是,個人認為,經濟衰退期,除了必須將這五大神器發揮到極致,“經營網絡化、服務便利化、人員勤奮化”必須也必將是經濟衰退期零售業及門店的“新三種神器”。
經營網絡化:經濟繁榮期,一個好的CEO(首席執行官)、一個好的CMO(首席運營官)比什么都重要,而經濟衰退期一個好的CFO(首席財務官),一個好的CIO(首席信息化官)比什么都重要。
當費用率已經無可再降,當毛利率已經無法再升。除了強化財務管理,轉換經營方式,零售企業或門店再無“活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率,財務及網絡無疑是兩大無可替代的企業經營管理“系統優化”工具。當相對固定費下降空間極其有限,通過關店、減員、節能三大手段,抑制房租、人工、水電上漲趨勢,成為大多數零售企業或門店必須的選擇。而財務管理猶如鐵面無私的鏡子,則為上述三大手段提供著判斷、權衡、決定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一臺服務器服務億萬人。服務器應該也必須是實體門店的心臟,而網絡則是實體門店發散的虛擬神經系統,每一臺電腦(或者移動智能終端)理論上都是實體門店的神經末梢,關鍵是你如何激活?個人認為,實體門店沒必要也沒理由排斥網絡營銷,而應該將網絡營銷工具化,利用網絡訂購、網絡預約、網絡客服等網絡營銷手段,提高顧客服務效率,提升門店集客力則無疑是實體門店轉換經營方式的不二選擇。
服務便利化:便宜不是生產力,便利才是。雖然,顧客視角的營銷4C以及基于互聯網絡營銷的4R等營銷理論已經傳入中國近10年,但是毋庸置疑,中國的零售企業或門店營銷理念及手段仍舊停留在以“產品為中心,價格為手段,促銷為形式,渠道為末端”的4P營銷階段。
隨著經濟下行期的到來,如何降低顧客來店的時間、交通、精力、體力成本?如何提升顧客的來店意愿、購買體驗、服務滿意度及品牌忠誠度?以及如何增強顧客互動溝通,改善顧客關系,激活休眠會員?必將是中國零售企業及門店必須思考、正式以及付諸實際的問題。
基于便利才是生產力,方便顧客的立場出發,核心商圈的門店在停車、休息、餐飲等方面,通過簽約停車場、開辟休閑區、餐飲區等方式,提升門店對顧客的便利度;社區/鄉鎮店通過引進水電、燃氣、有線電視、話費交通卡充值等繳費充值服務,地圖出售、雨傘租借、應急救助、家裝預約等便民服務,對已有門店進行便民、便利服務改造,藉此提高顧客的來店率,提升門店的集客力;新開店選址盡量避免單體獨立店,借助綜合體或專業市場的集客力,“店中店”式生存,實現對于顧客而言“一站式購齊”的便利功能,打造“便民、便利、便宜”的“三便式”門店,或將是中國零售業服務便利化“進化”之道。
人員勤奮化:我的老師得平司先生說過:“零售是一門需要刻苦鉆研并付諸行動的學問,而勤奮便是鉆頭。”
十多年來,從公司層面,業績增長水平高低,盈利多少,一直是考量公司整體及門店的兩大習慣性關鍵指標,也是衡量管理干部(包括)店長工作能力好壞和管理水平高低的兩大尺度。但是,經濟衰退期,好店長未必有好業績,但必須好努力?;蛘哒f,店長的業績并不取決于個人能力,而取決于市場形勢、行業走勢、商圈環境三大外部關鍵指標,此大勢也,非人力可違。好的店才會有領導層眼里的“好”店長,而垃圾店則根本沒有可能。
現在到了向“必須增長、必須盈利”大膽說“不”的時候了。增長、毛利高于行業或公司平均水平,守住“價格、廣告、促銷、運雜、服務”五大銷售掛鉤浮動成本底線的店長,無論虧損與否、多少,都是“好店長”。而增長低于行業或公司平均,由于三大相對固定費用因素并非經營性因素導致門店虧損的店長,也未必不是好店長。
因為,能夠做到上述兩點的店長,必定是勤奮努力,既能做好商品銷售,又能將顧客至上主義發揮到極致,保持門店集客力、來客量、進店購買率、服務滿意率的“勤奮型”店長。 高增長、高毛利的經濟繁榮期離我們越來越遠,低毛利高費用,低增長甚至下滑,低盈利甚至虧損的經濟衰退期不知何時結束?但愿,新三種神器能夠發揮其無上威力,降服危機妖魔,戰勝一切不利,幫助中國零售企業或門店沖出“大”時代的迷霧,走向“強”時代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