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多變的新經濟環境給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企業應采用供應鏈管理的新規則恢復供應鏈運作的穩定性,并以此優化供應鏈,應對持續的需求變化。
新十年供應鏈管理的新規則
新經濟環境比前幾年更加多變、復雜,并存在結構性差異,這種情況在商品與服務的流動方面更加明顯。為探明當前不確定的環境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深度,我們調查了全球29個國家中664位供應鏈管理高管。研究發現,環境的復雜性加劇使這些高管們每日 必須應對大量挑戰。
面對的挑戰
當前,供應鏈管理高管面對的最嚴峻挑戰主要有:
1.波動性:客戶需求的波動一直是供應鏈高管們面臨的主要挑戰。另外,客戶對可持續的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而且對響應能力、嚴格的質量標準和低成本具有更高的期望。同時,供應鏈管理人員遇到了供應鏈的質量和可靠性低下的問題,以及物流限制和瓶頸,這些妨礙了交貨績效和客戶服務水平。
2.可見性:隨著供應鏈合作伙伴數量的增多,它們對于準確的、時間敏感的信息需求越來越強烈。同時,供應鏈和產品開發合作伙伴之間缺乏協同和整合仍是主要問題。盡管技術持續增強,但在制定決策時,對于全球化的即時信息缺乏可見性仍是一個重大問題。
3.價值:企業價值的創造對供應鏈管理和業務運作提出了壓力。端到端供應鏈成本與渠道存貨優化是主要的挑戰,其他的挑戰包括如何保護利潤和降低流動資本。人才真空問題在新興市場最為突出,近90%的高管將該問題視為一項挑戰。
優化供應鏈績效的新規則
管理供應鏈是一個持續且嚴酷的挑戰,為克服諸多棘手的難題,企業需要遵循三項新的規則。
借助可預測的需求降低波動性
應對市場形勢的波動性和由此導致的客戶需求模式是供應鏈高管面臨的最大挑戰。許多企業仍通過穩定業務應對這種波動性,有遠見的企業則利用分析智能實現供應—需求同步和資源分配以應對市場波動性。遠見企業的領導者指導其企業在需求管理、預測、商業智能和分析、S&OP(銷售與運營規劃流程)規劃及客戶協同方面的投資。
為了更好地實現供應與需求行為、通知與信號的同步,遠見企業通過將S&OP應用到企業的 “四面墻”之外而改進需求管理和預測能力。它們不僅尋求銷售、營銷和運作部門的協同一致,將銷售統計與運作規劃整合,還向網絡化S&OP演進。它們與關鍵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分享預測、生產、供應和補庫計劃,以確保所有方面采用同樣的數據。它們更加關注將客戶和渠道意見融合到S&OP流程中,通過市場分析和洞察力以及實際客戶需求信息,來調動客戶和渠道對優化和調整計劃與實際情況的積極性。
供應與需求之間復雜的同步需要所有供應鏈職能與合作伙伴的智能,這樣才能將產品推向市場,同時滿足客戶更高的要求。與其他企業相比,遠見企業的領導者大力投資先進的分析和市場智能技術,以支持客戶的協作。遠見企業與客戶協作,實現真正以需求為驅動力的S&OP,并根據實時的同步信號作出調整。它們使用市場智能、先進的分析和多樣化的客戶溝通戰術,更好地預測需求。
然后,根據這種預測性需求,它們在流程中采取修正行動重新分配存貨,在流程中作出供應和資源決策,甚至重新配送在途產品。例如,由于廣告促銷,倉庫接近無貨狀態,這時可以重新確定一批貨的線路。客戶補庫、供應商管理存貨和其他戰術保證了正確的產品在正確的時間被運送到正確的地點。
利用協同的洞察力獲得可見性
目前,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流向全球大多數地方,但供應鏈管理人員仍然需要努力獲取準確、即時的信息才能開展全球業務運作。有效地獲取、管理和分析信息并與全球合作伙伴協作制定實時決策,是供應鏈管理人員主要的關注方面,并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有遠見的企業通過網絡合作伙伴之間的協同,并采用商業智能共同作出快速決策。
遠見企業的領導者采用商業智能和先進分析技術,以分析、監控并檢測對客戶服務有影響的變化,包括從最高優先級的事件到最小的交易。從根據實時銷售點或準確訂單數據對預測進行更改,到供應商的生產日程調整,直到運輸商的貨物在途狀態,他們都能迅速了解并采取對策。
績效管理和事件監控包括評估容許閾值,自動利用修正行動或者利用人為干預的提醒而響應業務規則。遠見企業集成并同步各方的端到端信息,收集相關的事件數據,以根據計劃監控活動和績效。它們在多種媒體或多種設備上實施儀表板,主動地管理其供應鏈。它們將“探測與響應”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即“預測與行動”。例如,從來自倉庫貨架的自動補庫信號預測到潛在的缺貨狀況。存貨余額被自動檢查,因為與該產品相關的業務規則是針對該客戶的。系統生成一個自動交易,并傳送到配送中心,以供立即發運產品。這個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
遠見企業創建“虛擬指揮中心”,將實時信息、事件處理和先進的分析技術結合在一起。它們之間的全面連接使整個供應鏈網絡能夠以協同方式規劃并執行決策。它們匯總或者細分信息,用于進行趨勢分析,自動執行業務規則,并根據性能標準提供行動建議。
最后,它們利用智能設備獲取實時信息,主動監控產品與服務的流動,嘗試這種做法的企業(而非基于勞動力的追蹤與監控)已經實現了收益。由于許多行業中的產品生命周期可追溯性日益成為受關注的主要問題,智能設備的使用可能會更加普及,用于標記產品的位置,以及運輸產品所用的集裝箱和運輸方式。
通過動態優化增強價值
供應鏈管理并不僅是協調供應和需求的關系,最終,它必須圍繞公司的財務目標來制定并執行供應鏈戰略。高管們面臨著供應鏈運作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持續壓力,供應鏈網絡中的每次交互都代表更有效率、更有成效地開展運作的機遇。
有遠見的企業投入大量資源優化其全球網絡、存貨定量和整體成本結構與流程。它們用可變成本結構代替固定成本結構,通過合作和外包從企業外部的靈活性、規模、技能和專業知識中獲益。它們采用模擬模型和試驗性向市場推出新產品以及場景計劃和建模方法,評估成本與其他運輸因素之間的權衡關系。
存貨和網絡優化是它們培養并投資的兩方面戰略能力。各個階段的存貨都經過全面評估,包括從落地(原材料)、消耗到淘汰的整個過程。它們采用分析和建模方法不間斷地優化存貨水平和級別。網絡優化通過多種方式提出了一個新的維度。過去,企業注重配送網絡,而現在,許多企業將戰略采購方面的考慮包含在其網絡設計中。
遠見企業在進行網絡建模時也將持續性考慮在內,包括碳管理、水管理、能源用量和廢品管理,這是為了制訂更加成本高效的可持續實踐。
遠見企業在努力控制風險。在開發最佳的網絡時,它們考慮了供應商、服務提供商和其他相關利益方(法規與金融)的合規戰略和實踐。它們以物流為重心,將所有供應鏈功能領域中的風險戰略和控制實踐進行端到端的整合。最先進的遠見者采用根據概率而調整的風險評估,根據建模和場景模擬而調整并優化存貨,從而達到避免風險的目的。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有遠見的企業通過動態優化而增強價值。動態優化是一種全面評估、持續建模和完善的概念,目的是實現整個網絡的最佳成效。這種概念將優化建模技術應用于所有流程——產品、信息、決策和財務,持續地同時進行。
全球市場在未來幾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隨著企業努力優化供應鏈,并且應對持續的需求變化,采用新規則恢復供應鏈運作的穩定性至關重要。遠見企業已經開始利用新十年的新規則獲得了收益,您是否準備好加入它們?
(甘綺翠:IBM中國商業價值研究院院長。進一步的問題或探討請登錄http://ganqicui.cmmo.cn)
新十年企業應遵循的供應鏈管理新規則是,借助可預測的需求降低波動性,利用協同的洞察力獲得可見性,通過動態優化增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