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2003年11月的下旬,我曾在北京一家四星級酒店參加一個家用中央空調的市場推廣研討會,在會上我有幸結識了江蘇某著名空調企業商用空調事業部部長F先生,他在當天的會議報告中洋洋灑灑數十分鐘,結合家用中央空調的發展歷程,針對當前很多相關企業的“浮躁”心態,提出了旗幟鮮明的企業經營論斷。他獨特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讓現場很多聽眾都為之眼前一亮,在相對沉悶的氣氛中突然感到精神煥發。于是我便即興做了一些聽課筆記,其中有12句話是我感覺比較有“紀念意義”的,它能指導很多企業的經營思想。我就將其提煉出來并追加了一些自己的簡單分析,在事隔半年的今天,再次回顧,與大家共饗。 一、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
這是F先生針對最近流行的“家電行業夕陽論”亮出的一個鮮明的反對觀點,并且是一句很經典的話。的確,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家電行業競爭過于慘烈,火藥味太濃,眼睜睜看著利潤越來越薄,于是便發出了“夕陽產業”的感慨。但F先生對家電尤其是家用中央空調市場前景十分樂觀,他認為不管任何行業只要能做好,都能夠成為賺錢的行業,相反,即便是在“朝陽產業”,經營不佳同樣會一敗涂地。
我對F先生的上述觀點也表示極大的認同。最近有一本書叫《浙商制造》,里面詳盡描述了浙江小商品行業在產業規模、管理體制等方面與現代高新產業的種種“背離之處”,但事實上他們的經營業績卻做的很好,而時下一直很時髦的互聯網產業卻總也擺脫不了“泡沫”的籠罩,盡管近來隨著丁磊們的崛起而有所揚眉吐氣。
客觀上,我們看到做小家電和空調成名的美的開始進軍汽車業,可見家電巨頭都已經開始隱退并轉行,但如果據此推導家電業的“沒落”也是不科學的,因為我們同時也看到做VCD起家的金正也開始做起了空調,這又側面印證了“沒有夕陽產業”的論斷。
二、企業應該有所不重才能有所重:
放眼四望,有多少企業在“這山望著那山高”,這也想操作,那也想經營,總感覺在資本的意志下沒有什么辦不到的,而結果卻往往是像“猴子掰玉米”,到最終雙手空空,哪個都沒做好。
古人講究“術業有專攻”,現代管理講究“凡事有所為又有所不為”,所以企業也應該“有所重又有所不重”。F先生告訴我們的是只有先“有所不重”才能“有所重”,所以,企業應該主動改變“貪大求全”的功利思想,主動放棄一些“無關痛癢”的多元化產業,包袱輕了,經營就更專注了;經營更專注了,業績就做好了?!?/p>
三、沒有核心技術就不可能有核心競爭力:
我們幾乎每日 都在尋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很多人在小部分企業的誤導下認為是產品的包裝和價格等一些花拳秀腿的東西。
君不見“格蘭仕不銹鋼空調”,其室外機采用不銹鋼外殼,便在其順德總部門口的105國道上打出了“世界空調強國”的巨大頭銜。與這個頭銜一起掛出的是“世界微波爐王國”,我信。但空調你才做幾天?你擁有了空調的核心技術了嗎?遠的不說,順著105國道往北走,同城的行業泰斗科龍和美的還尚且不敢這樣叫囂,你竟然敢這樣自居?難怪后來在這方面遇到了很多麻煩。
四、優勢技術必須轉化為優勢產品才能發揮作用:
前幾天看到一篇《十八子刀業革命》的文章介紹說,廣東陽江十八子刀業近來聲名鵲起,但其總經理李積回在自我實行產品革命時,大膽地“懇求”安徽一家軍工煉鋼廠為其試制硬度更強的新型刀具(之所以懇求他們是因為這種特種鋼其他很多煉鋼廠做不出來),并且試制費用由十八子全部承擔,就這樣才獲得了成功并使得十八子刀業更上層樓。在這里我想問的是,若沒有十八子苦苦“哀求”并承擔全部風險和費用,安徽這家煉鋼廠何時才能夠將自己的優勢技術發揮出來?
在優勢技術轉化為優勢產品的問題上,最值得感慨的當數一些“軍轉民”企業,這些原來的軍工企業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立下了不朽功勛,但在當今的和平時期,許多企業仍沒有將思想轉變到市場化的高度上來,白白喪失了原有的高端軍工技術。上個月回西安時看到原昆侖廠、秦川廠的大把下崗職工,我對費先生這句話便更為感懷。
五、有先進的零部件并不見得能生產先進的產品:
F先生的原話是:“有先進的壓縮機,并不見得能生產先進的中央空調”。的確,我們經常聽到幾乎所有的空調廠家都在大力宣傳本企業空調產品所采用的是某某國際名牌壓縮機,好像據此便可以證明該空調是優質的。其實這種說法是極為可笑的。
簡單的常識告訴我們,任何產品都是由多個零部件組成的,而產品性能的優劣關鍵要看各零部件直接的統一匹配與協調,甚至其功能壽命是遵從“木桶效應(短板效應)”的,單純地宣揚某單個零部件的高端特性,對整個產品的質量水平沒有任何對應性。
為了進一步說明上述問題,我再舉一個電腦硬件匹配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奔騰4處理器比奔騰3處理器的性能要好得多,但如果電腦內存有限,就照樣玩得不爽。所以,“P3+128M”就比“P4+16M”好用得多。我們常說的“大馬拉小車”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