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些行業非常火爆,主要是旅游、餐館、旅館、演唱會、電影院之類的。到處都非常火爆,人滿為患。
另外一些行業,房地產、大基建、多數2B業務、出口業務、2G業務等都不同程度上萎縮,非常焦慮和鬧心。
下面是一個酒店價格的統計資料:
在北京中關村一代,花費千元只能住一個很差的酒店,價格和美國已經差不多,實在太貴了。
酒店價格因為旅游出差人多,需求大就被抬上去了。旅游人員可以解釋為三年疫情憋久了,報復性消費,很多家庭幾年沒有出去旅游了,今年都出去了。也可能是一種常態化,人們的觀念變了,今后旅游成為生活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今年上半年餐飲行業收入243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沒有疫情的2019年全年餐飲行業收入46721億元。今年會超過2019年不少。從主觀感受來說,今年餐館行業確實火,肉眼可見。即使在非旅游城市,餐館也比較火爆。餐館行業并不是都是旅游帶動的。很可能人們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變化。
再看看,很糟糕的行業,首推房地產,恒大爆出來欠債2.4萬億之后,另外一個略小房地產企業的近期可能也要暴雷,這只是頭部最突出的房企。財務狀況完全健康的房企很少。房地產是一個高度依賴金融的行業,它一旦出問題的話會數額巨大,牽扯廣泛,夠喝一壺的。
根據有關資料,中國房地產、大基建及其相關行業創造的GDP占整體的26%,一旦增量需求飽和,進入存量替換,修修補補時代,這個比例不會超過10%,發達國家都有類似的經歷,是難以抗拒的規律。由于房地產、大基建萎縮,GDP整體縮水15%以上,對經濟、就業、經濟結構難以想象的沖擊。
我們正在經歷的事,先行發達國家都經歷過,但從來沒有我們這樣陡峭的變化。以美國和日本為例,我們看兩個數據。美國1973年,鋼鐵產量、水泥產量達到高峰,分別是1.35億噸,和1.2億噸,此后,緩慢萎縮,現在年產大概8700萬噸和9000萬噸。日本使用鋼鐵水泥高峰大概出現在1990年附近,也不到一億噸。中國鋼產量2007年達到5億噸,2018年超過10億噸,一直維持在10噸以上。水泥則達到驚人26億噸。鋼鐵和水泥太重,長途運輸不劃算,基本上都是本地產、本地使用,尤其是水泥。即使考慮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產量我們比美國日本頂峰時期還是高太多。
鋼鐵還有制造業使用,水泥就是用于房地產和基建,所以我們在全國各地多年都可以看到到處都是施工工地。
在密云到北京的高速公路上,并排著四組基礎設施,最西邊是500千伏的高壓輸電線路,挨著它的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東側是各個運營商的通信鐵塔,最東邊是高鐵。這是最集中表達中國基礎設施的地段,好消息是我們基礎設施確實好又完善,壞消息是該建的、需求旺盛的都建完了,完了就是需求很弱、人口稀少區域的基礎設施,再硬搞就賠了,賠不起。
但這東西一定會飽和,一定有個完結。由于我們上的太猛,跌的太猛也是必然的,這個坎是無論如何也躲不掉的。
上的時候千軍萬馬,倒的時候哀鴻遍野,這是中國人的特點,中國文化的特點、中國政策的特點,也是中國經濟的特點,必然的。
中國經濟處在轉型期,有的行業好,有的行業壞事必然的。但我們的強度和幅度要比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刺激得多,陡峭得多。何況,我們研究別人經驗教訓的人太少了。
中國經濟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必然是服務業崛起的時候,美國發達國家,發達區域服務業都占經濟更高的比重,必然是建造業趴窩的時候。基本上來看,是2C火爆,2B萎縮、2G趴窩。服務業發展、制造業平穩,建造業暴跌。
我的判斷是這個趨勢剛剛開始,還沒有到深水區,冰火兩重天現象在未來相當突出,有些行業出來了很多機會,有些行業則到了崩潰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