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一個好的高管薪酬體系?
企業高管薪酬體系設計完成之后,需要根據實際激勵效果、企業績效目標達成情況等不斷修正高管薪酬體系,包括對高管薪酬水平、薪酬激勵組合要素、各要素比例、績效標準等的修訂,從而形成一個不斷優化和改進的循環體系。
企業高管薪酬體系設計完成之后,需要根據實際激勵效果、企業績效目標達成情況等不斷修正高管薪酬體系,包括對高管薪酬水平、薪酬激勵組合要素、各要素比例、績效標準等的修訂,從而形成一個不斷優化和改進的循環體系。
崗位管理最核心的是每一個崗位的責權明確、人崗匹配,為此需要清晰的描述每一個崗位的職責、權限、任職資格,并從而成為科學管理的起點。很多企事業單位,主要靠經驗在管理,看似每一個人的職責都很清楚,實質上職責不清、職責交叉、職責空白的情況屢見不鮮,特別是缺乏前瞻
接觸過的不少民企,感覺他們的意識與能力隨著企業本身的發展進步得很快,越來越多新的管理手段在企業中試行,績效考核就是其中的一項。可是不少民企的績效考核,剛開始轟轟烈烈,到最后無聲無息,老板越考越覺得沒用,員工越考越覺得是走過場,到最后便得出了績效考核在民企
員工激勵的24種方法:1、尊重激勵法 2、贊美激勵法 3、榮譽激勵法 4、溝通激勵法 5、參與激勵法 6、興趣激勵法 7、危機激勵法 8、競爭激勵法 9、末位淘汰法 10、環境激勵法 11、晉升激勵法 12、榜樣激勵法 13、目標激勵法 14、后院激勵法 15、娛樂激勵法
績效加薪的目的是激勵員工,為員工的工作業績提供獎勵,使員工的基本薪資和員工對組織的貢獻、價值觀保持一致,而并非是要區別員工的績效差別。雖然績效加薪會導致員工之間的薪資差別,但這種差別能反映員工之間績效的差距,績效優秀的員工的薪資理所當然得到增加。
薪酬總額管控是人力資源部經理、乃至公司老總揮之不去的痛,似乎永遠不能跳出部門與公司、子公司(以下稱為經營單位)與集團總部之間不斷弈的圈圈。
績效評估真的只是徒增主管與員工的困擾,而無法創造任何實質的效果嗎?其實不然。績效評估的有效與否?筆者根據多年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1、創造對話的機會;2、績效評估必須包含評估與指導的過程;3、建立向上評估的機制。
上市公司CEO該拿多少錢?在得悉這個答案之前有件肯定的事情就是,他們不管拿多少都會制造管理風險。
薪酬管理的“理性”更加強調薪酬的科學性,而其“感性”則強調了薪酬的“激勵性”與“可行性”。薪酬管理沒有了“理性”,則沒有了章法,就會出現薪酬的隨意性,也就是現在中國很多企業,在憑著感覺進行薪酬管理的情況
對調查數據進行糾正整理的基礎上,得出被調查的勞動力市場的薪酬分布的情況。通常薪酬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有:數據排列法、頻率分析法、居中趨勢分析法、離散分析法、圖表分析法、回歸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