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 CEO 托尼·海沃德
“漏油不會造成大問題,因為墨西哥灣是個非常大的海洋。”
“應對漏油事件中,我并沒有參與具體堵漏決策。”
點評:先是淡化事故影響,后在美國聽證會上繼續辯解,海沃德的過于“率真”讓BP董事長都感到他的話“令人不安”。而聽證會次日,海沃德負責處理事故的職責就被公司另一美國籍常務董事取代,有人由此猜測,其CEO一職恐怕也快不保了。
鴻海集團總裁
“心理專家說,目前自殺率的比例還是比較合理的。”
“我常常被人家認為是一個不講理、霸氣,是一個沒有愛心的人,所以墻倒眾人推。”
點評:提供權威人士的支持、贏得輿論同情,這本是進行危機公關時兩條最保險的策略,但到了郭董那里,怎么看,都只能起著火上澆油的作用吧!
高盛公司CEO勞爾德·貝蘭克梵
“高盛即使沒有美國財政部的幫助也會生存下來。”
“高盛是在做上帝的工作。”
點評:不可否認,高盛堪稱華爾街最聰明的投行,貝蘭克梵也很能干,但在金融危機期間拿著納稅人的錢堅持發放高額獎金,態度還如此傲慢,就難免令人不快了。
克萊斯勒汽車前CEO 羅伯特·納德利/福特汽車CEO 艾倫·穆拉利/通用汽車前CEO 里克·瓦格納
“如公司得到政府援助,我愿意今后每年只領1美元年薪。”
點評:這樣的表態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在這樣的表態后,底特律三巨頭的掌門人們卻是乘著各自的豪華私人飛機來華盛頓尋求援助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們空手而歸。這也迫使三人再次來要錢時都改乘了自家生產的環保車。
蒙牛創始人 牛根生
“作為民族乳制品企業的蒙牛,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盡管奶粉在蒙牛產品中所占的份額不足1%,其中不合格嬰幼兒奶粉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但畢竟,哪怕 1%的疏忽也可以給顧客造成100%的傷害!”
點評:雖然牛根生在寫給中國企業的“萬言書”中,高舉“民族”大旗;雖然他在博客中傾訴了蒙牛的種種“無辜”之后,也豪言萬丈地表示要擔負起責任,但事關生命安全,一味彰顯過去的功績,反而會讓人覺得誠意欠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