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再拍照片,我就把你的相機砸了!”專家正在武漢市兒童醫院對三名性早熟的女嬰進行集體會診,在此采訪的一名記者遭遇現場負責人如此恫嚇。這樣對待記者,還算是客氣的。不久前,浙江遂昌縣公安局竟然通緝了對當地一上市公司進行輿論監督的記者。
日前,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輿論監督是社會文明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一定要維護記者合法采訪的權益,否則,社會正義就無法維護。他還說,因為記者只能進行采訪和報道,他不是法官,無法核實和判斷事實證據,所以對記者正當的采訪要求要予以保護。
柳斌杰署長的話,也許不是針對哪個事件講的,但一個時期以來,在發生多起以暴力或變相暴力手段對待輿論監督的事件后,這是我們聽到的支持輿論監督的最權威的聲音。
輿論監督遭遇反彈,甚至遭遇暴力反彈,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反而成普遍現象了。柳斌杰署長的話使我們想到,我們社會的各個層面,不論是精英群體還是普通民眾,面對輿論監督,都應該逐步培養一種健康的心態,哪怕是媒體報道真的有瑕疵,也應該以寬容的心態面對。
什么是健康心態?簡單地說,就是把輿論監督看成媒體的正常工作,看成社會自我凈化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不是一見輿論監督就過敏,甚至本能地敵視——像郭德綱的徒弟毆打記者那樣。就在前些天,剛剛發生了相聲演員郭德綱的手下人毆打記者的事件。類似事件說明,不論是一些公權力部門,還是法人、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都還沒有養成坦然面對輿論監督的健康心態,甚至認為權力和資本的力量可以超越輿論監督——進京抓記者、通緝記者和給記者們發封口費的地方,遵循的大概就是這個邏輯。
如果這種邏輯蔓延開來,將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一個開放的、誠信的社會,必須是一個透明度很高的社會,尤其是政府部門和關乎公眾利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行為,都必須在公眾面前盡可能保持公開透明的狀態,盡可能坦然地面對公眾。值得指出的是,政府部門,還有那些向公眾提供產品的大公司,尤其是其中的上市公司,由于其自身已實現了公眾化,就更應該公開透明地運行,更應該從容面對公眾和輿論種種可能的質疑,這不僅關乎公眾的知情權,對政府關乎誠信,對公司則關乎未來的成長空間。
由于媒體進行輿論監督時沒有超越一般公民權利的調查權,因此媒體的報道可能會存在某些瑕疵,很難保證每個細節都是絕對準確——如果這樣要求媒體,等于沒有輿論監督。媒體固然要強化責任感和提升職業化程度,但媒體報道的瑕疵,絕不能成為拒絕輿論監督的理由,更不該成為動不動起訴媒體的理由。
在社會文明進步的今天,能不能以健康的心態對待輿論監督,恰恰是判斷一個地方、一個組織、一個人是否具備現代素質,是否愿意以新的文明標準要求自己的基本標準。
企業應培育面對輿論監督的健康心態
- 本文分類:危機公關
- 本文標簽:企業監督媒體
- 瀏覽次數:25 次瀏覽
- 發布日期:2013-10-03 17:40:55
- 本文鏈接:http://www.hxsq45.com/wk_wj/10027
- 上一篇 > 公司出現財務丑聞,董事應如何作為?
- 下一篇 > 危機管理中的細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