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變化快捷的世界,任何商業模式都不是永恒的,不可能一勞永逸。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唐納德·蘇經過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成功企業所具有的“積極的慣性”這一概念。一開始,企業依靠大膽的行動取得了成功。成功讓企業的經理人相信自己找對了正確的方法,于是企業更多的投入,成功的商業模式也越來越完善。只要環境還沒有改變,成功模式就會持續發揮作用,以至于成功模式自己產生了生命。但是環境的變化,很可能讓過去有效的商業模式失去效力。 這在管理上被稱作“路徑依賴”。名字挺雅,但不是好事情。
商業模式也有局限性、有生命周期、有環境適應性。例如,沃爾瑪擁有世界上最卓越的零售業商業模式,憑借此模式不僅做成了行業的世界第一,而且連續數年成為世界500強第一,但是卻在日本、韓國遭遇滑鐵盧,在中國長期處于不盈利狀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面對本地消費環境,商業模式沒有進行多少變化,適應性明顯減弱。
也有許多優秀的企業,正是因為建立了一種能夠不斷將成功的商業模式進行更新的機制,從而基業長青。如著名的百年企業GE就有一個自我否定機制,每一位新上任的CEO都會否定前任CEO的很多模式要素,根據新環境調整自身的模式。韋爾奇上任革除了前任的諸多做法,伊梅爾特在2001年上任后更改了韋爾奇模式中不可或缺的許多重要構成。當有人問及韋爾奇對伊梅爾特的變革看法時,他說:“變更的原因永遠是為時代需要的新眼光、新方向提供機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適應時勢的。這就是變革的核心所在。”
商業模式是基于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所做出的戰略選擇。很多企業在發展初期通常選擇服務和產品盈利模式,隨著企業的實力增長,盈利增長壓力增大,為了持續發展,企業可能將逐步過渡到品牌盈利模式,品牌管理和品牌并購將是企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其實無論哪一種商業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和應用方式。企業選擇何種商業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所處的宏觀環境、行業狀況和企業的自身狀況。
第一,商業模式的動態變化與行業激烈競爭環境和市場經濟發達程度密切相關。一方面,因為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能促進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產生,如隨著IT技術的進步,產生了許多通過互聯網盈利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因為行業競爭激烈程度加劇推動了企業商業模式的變化,從而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競爭是企業商業模式變化的原動力。
第二,商業模式的動態變化與企業所處行業的生命周期相關。一般而言,處于行業生命周期的成長期時,企業正處于高速盈利期,商業模式變化較小;處于成熟期時,企業可根據具體情況對商業模式實行動態變化以求新的發展;而處于衰退期時,企業更應積極對自己的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和選擇,以求煥發新的活力。
第三,商業模式動態變化與企業自身狀況相關。企業通常基于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來選擇商業模式,其一是原有業務的發展空間變小,競爭越來越激烈,而此時已尋找到新的盈利空間和發展機會,這時為企業選擇或增加新的商業模式是必要的;其二是必須擁有一定的剩余經營資源,支撐企業對新的商業模式進行探索與創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在企業里運行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必須經過市場多方驗證,因此企業擁有一定剩余經營資源對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和探索較為有利。反之,若企業經營資源不很充裕,對新的商業模式選擇應慎重。
企業隨著商業模式的動態變化而興衰,企業生存和發展與否取決于商業模式是否能推動企業的發展。根據外部和內部環境的變化,企業要不斷對商業模式進行適應性更新與變革,將商業模式的生命力無限延續下去。
王吉鵬 北京仁達方略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