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建成非一日之功,企業文化的建設也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通過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塑造理想的企業文化。并且,即使原來已經建成了適用的企業文化,如果不加以維護,該文化也可能在各種因素(比如新進的CEO、新進員工)的影響下發生一定的改變;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也可能會使得原來適用的企業文化變得不適用了。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企業文化評估改進系統,定期對企業文化進行評估和診斷,為企業文化的持續改進提供指導。
我們正略鈞策咨詢公司在以往企業文化咨詢經驗積累和對企業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了《正略鈞策企業文化7D評估改進系統》,它包括“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的匹配度”、“企業競爭力與企業文化的支持度”、“企業品牌與企業文化的特色度”、“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理念的適用度”、“企業制度與文化的融入度”、“員工行為與文化的一致度”、“企業文化宣貫實施體系的有效度”等七個方面。
(1)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的匹配度
企業文化必須與企業戰略相匹配,促進企業戰略的實現。比如,3M公司采用的是技術領先戰略,即始終堅持通過獨特的技術品味、開發出色的產品來抵御競爭對手,在競爭對手開始效仿之前,從獨特的產品中獲取豐厚利潤,在競爭對手開始效仿之后,則已開始在新開拓的市場中獲取新一輪利潤。這種技術領先戰略使3M公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這種戰略的有效實施的原因之一就在于3M公司濃郁創新文化的支持。我們很難想象官僚文化或者不能有效授權、對員工不信任、不重視溝通、共享、創新和團隊合作的文化能夠支撐這種戰略的有效實施。
因此,有必要為企業找出企業文化中與戰略匹配和不匹配的方面,從而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指導。為此,我們針對各種戰略設計了相應的開放式問題與定量測評的題項,以及與各戰略相匹配與不匹配的企業文化要素庫,對企業文化對戰略的匹配度進行評估。以下以××企業的差異化戰略為例進行說明:
※ 您認為哪些文化要素能夠支持企業戰略的實施?請從下面的文化要素中勾選相應的文化要素,并在橫線處補充您所想到的其它文化要素,并對還需在多大程度進一步強化該文化要素進行評價。
問卷1 ××企業與其差異化戰略相匹配的企業文化要素評估示例
(2)企業競爭力與企業文化的支持度
正確的戰略可以讓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但這種競爭優勢有短期和長期之別。要想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實現基業長青,必須重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除去從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獲得核心競爭力外,其他大部分核心競爭力的獲得都需要相應的企業文化的支撐。如3M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產品創新能力,創新文化是對該核心競爭力的支撐;西南航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其服務能力,其充滿團隊合作、靈活性、授權、關愛員工和顧客以及幽默等特色的企業文化是對其獨特服務能力的支撐。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從是否支持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對企業文化進行評估。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通過關鍵成功要素分析法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行定性分析,確定企業擁有哪些核心競爭力,或者確定在未來應該培養哪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具體而言,即先從行業特性、行業生命周期、競爭位置、經營環境要素、企業內部發展要素等方面對企業的關鍵成功要素進行分析。如從行業特性出發,可以分析出航空行業的關鍵成功要素在于價格低和服務質量,制藥行業的關鍵成功要素在于研發等。我們將主要的核心競爭力總結為研發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服務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這五大方面。
其次,我們總結出對這些核心競爭力予以支撐的企業文化要素庫,用以評估企業文化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持程度。以下是部分題項示意:
※ 您認為要支撐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下列文化要素還需在多大程度得到進一步加強?您也可在橫線處補充您所想到的其它相關企業文化要素,并進行相應評價。
問卷2 企業文化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持度評估指標匯總示例
(3)企業品牌與企業文化的特色度
除了支撐企業戰略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外,企業文化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樹立企業的品牌,而有效地樹立品牌,必須要求企業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這樣才有助于受眾在心中對企業做出區分并對企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有必要對企業文化的特色度進行評估。正略鈞策的7D評估體系根據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內涵的豐富性,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企業出身、企業家個性、地域文化、員工、企業戰略等的特點,來對現有企業文化的特色度進行評估,同時也通過從企業出身到企業戰略這五個方面的梳理和掃描找準企業文化理想的獨特定位。
(4)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理念的適用度
企業文化最終需要員工認可,才能有效發揮企業文化對員工行為的引導作用,從而真正成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然而,有的企業連愿景、使命這些必須的企業文化理念都沒有,有的企業雖然有愿景、使命等企業文化理念,內容一應俱全,但它們不為廣大員工所知、或者知曉率很低,還有的則因為企業愿景冗長、企業哲學過于深奧,使得員工知道但不理解,或者理解了但不認可。這些問題使得企業文化在很多國內企業中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管理效用。因此,也有必要對企業文化建設中是否存在此類問題進行評估和調查,作為改進企業文化的依據。我們在正略鈞策7D評估推進體系中,精心設計了知曉率、激勵作用、導向作用等指標對企業愿景、企業使命、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在管理中的適用度進行了評價,以下舉企業愿景評估的部分題項為例進行說明:
※ 請根據您對以下各項陳述的同意程度在相應分數下打勾,其中:1代表“很不同意”、2代表“比較不同意”,以此類推
問卷3 企業愿景的適用度評估示例
*注:標R處表示反向計分。
除企業愿景和企業使命外,企業價值觀作為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的核心,更是重中之重。我們通過對企業價值觀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企業價值觀的二元結構模型”,即:企業價值觀體系 = 面向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觀+特質價值觀(見表1)。其中,“面向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觀”是指企業所持有的關于哪一方利益相關者(如顧客、股東、員工、社會)對企業更重要及其重要程度的信念體系;“特質價值觀”指企業所持有的關于哪種組織和個人特質(如創新、團隊合作、誠信)對企業更重要及其重要程度的信念體系。通過對企業的價值觀二元結構的劃分,可以更細致地把握和分析企業價值觀的構成,并進一步對兩類價值觀的現狀和理想作對比分析,尤其可以分析不同職位、不同部門、不同工齡長短在兩類價值觀上的差異,從而為理想價值觀體系的建立提供依據。二元價值觀評估體系的整體思路,請見圖1,測評問卷請見問卷5。
表1 企業價值觀的二元結構分析示例
圖1 二元價值觀評估體系
※請評價您所在企業對以下各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重視程度,其中在“現狀”欄填上您認為的企業對該利益相關者實際的重視程度,在“偏好”欄填上您認為的企業對該利益相關者應有的重視程度:1代表“非常不重視”、2代表“比較不重視”,以此類推。
問卷4 面向企業利益相關者價值觀的評估示例
根據以上測評結果,可以形成一張面向企業利益相關者價值觀的理想與現狀對比圖(見圖2),從圖中可以鮮明地看出企業在利益相關者價值觀上還存在哪些不足。如圖2顯示,該企業在對消費者、員工和分銷商利益的重視程度上還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加以強調和重視。
圖2 ××企業面向利益相關者價值觀理想與現狀對比圖
在測量特質價值觀上,我們主要依據OCP測評工具的價值觀庫和測評方法,結合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形成以下特質價值觀庫和測評工具。
※請評價您所在企業對以下特質價值觀的重視程度,其中在“現狀”欄依次填上您認為的企業現在頭等重視的2個特質價值觀(數字代號)、第二等重視的4個特質價值觀,依此類推;在“偏好”欄填上您認為的企業應該頭等重視的2個特質價值觀、第二等重視的4個特質價值觀,依此類推。
特質價值觀庫
問卷5 特質價值觀評估
最終,我們結合××企業面向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觀評估的最需重視的前三種利益相關者:員工、消費者、股東,以及特質價值觀評估的最需重視的前6種特質價值觀:正直誠信、追求卓越、研發創新、人性化管理、結果導向、團隊合作,作為提煉和提升××企業理想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素材依據。
(5)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的融入度
前面有關企業文化是否支撐戰略、競爭力,以及企業文化對管理的有效性的評估可以幫助我們提煉出正確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但只有正確的理念體系是不夠的,企業文化的落地需要制度的支撐,因此,在評估推進體系中,我們通過開放式問題,對企業文化是否有效地融入了制度中也進行了考察,并將之作為改進建議的重要依據。這些與企業文化密切相關的制度包括組織結構、績效、薪酬、激勵機制、招聘制度、晉升制度、學習 制度等。下面以××企業所著力倡導的創新文化在企業制度中的融入問題為例進行說明。
問卷6 ××企業制度與企業創新文化的融入度評估示例
(6)員工行為與文化的一致度
除制度外,企業文化的落地還需要靠一系列行為規范來保障,這種行為規范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在企業文化落地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問題就是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這將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效果帶來極大的損害,最終使員工失去對企業文化建設的信任和參與積極性。您的企業中是否也存在這種狀況呢?我們同樣設計了一套開放式問題,幫助您提早發現此類隱患。
問卷7 ××獵頭企業員工行為與文化的一致度評估示例
(7)企業文化傳播推進體系的有效度
新聞傳媒往往被稱為除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大權力,傳播的巨大力量由此可見一斑。而企業文化建設本質上也是一個說服人們改變態度,進而改變行為的傳播過程,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傳播的力量。為此,我們也對企業中企業文化傳播推進體系的有效度進行評估,具體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評估企業中現在存在哪些有效的企業文化傳播渠道及其在以往的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效果的大小;另一方面,評估哪些傳播渠道可以繼續保留,哪些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哪些可以取消,以及還可以增加哪些傳播渠道。
比如,在我們對××企業做的咨詢中,將其已有的能有效傳播企業文化的傳播渠道總結為企業網站、電子屏、光盤、宣傳專欄、宣傳標語、文娛活動、資助捐款、宣傳刊物等幾個方面。進一步在有關“您認為最能有效傳播企業文化的傳播渠道”的調查中顯示,該企業中企業網站、宣傳專欄和宣傳刊物排在前三位,而文娛活動等排在最末三位。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企業網站、宣傳專欄和宣傳刊物中往往有內容翔實、豐富的故事、案例和榜樣人物,透過這些故事、案例和榜樣人物,企業員工能比較好地感知企業文化。而文娛活動中往往是外出旅游、K歌、聚餐等活動,并沒有與企業文化進行有效地銜接。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建議該企業進一步發揮企業網站、宣傳專欄和宣傳刊物這三種傳播渠道的傳播作用,將之作為“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的良好平臺,同時對文娛活動中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融入與企業文化有關的要素,比如加入類似“抬單杠”這樣的游戲(見http://manage.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41),寓教于樂,讓員工在游戲中感悟企業文化。此外,建議該企業開展“企業文化宣傳標語及平面廣告創意”征集活動,一方面調動企業員工的參與積極性,發揮其智慧,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經過自己思考過、由員工自己提煉而來的宣傳標語也將更容易為員工所接受。
綜上所述,通過這套企業文化評估改進系統,定期對企業文化進行評估和診斷,可以為企業文化的持續改進提供指導,幫助我們先“做對企業文化”,然后“將企業文化做對”,使企業文化真正落地,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最終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作者系北京正略鈞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顧問,任何發表、轉載須先得到許可,聯系方式:010-58671818-29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