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它為國防建設及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生產制造裝備。世界其他國家包括國際組織并沒有提出“裝備制造業”這個概念,“裝備制造業”的概念可以說是我國所獨有。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政策。通過此次會議提出的要點,我們可以歸納出裝備制造業的范圍,它覆蓋了機械、電子、武器彈藥制造業中生產投資類的各個領域,包括普通機械、交通運輸設備、專用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軍工裝備、金屬制品、電子和通信設備、儀器和儀表等大類。它所能提供產品的包括系統、主機、零部件、元器件和技術服務。
裝備制造業能夠為國家再生產提供技術及裝備。按照目前裝備的重要程度及其功能,裝備制造業可以分為3個部分:
1.1 重大先進的基礎機械
一般指制造加工業的“工作母機”。主要包含: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計算機現代集成制造系統)、NC(Numerical Control,數字控制)、FMC(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柔性制造單元)、FMS(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柔性制造系統)、電子制造裝備、工業機器人等。
1.2 電子、機械基礎件
主要包含儀器儀表、微電子、刀模具、電力電子器件、液壓、傳動、氣動、軸承、低壓電器等基礎件。
1.3 重大成套技術裝備
在包括能源、交通、農林、醫療、衛生、環保在內的各部門科學技術及軍工發展所必須的技術裝備。
2 裝備制造產業鏈的重要意義
產業鏈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4個維度的概念。這4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產業鏈升級就是通過分析上下游產業關系,相互間的信息、產品的交互,整合整個產業的每個環節,最終實現效益的最大化的目標。
3 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顯示,2010年裝備工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的比重超過9%;工業總產值從2005年的4萬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超過14萬億元,占全國工業總產值比重從16.6%提高到20.3%;規模以上企業已達10萬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萬家;從業人員達到1752萬人;資產總額已達到10.4萬億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其中,一個標志性的變化是,2009年,我國機械裝備工業銷售額達到1.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的1.2萬億美元和美國的1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裝備制造第一大國。
4 產業鏈升級的目標及要求
4.1 外部環境分析
2010年上半年,我國機械工業出口1185.7億美元,同比增長33.01%,比一季度加快8.55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0.6億美元。但是,綜合各方面的材料,我們可以發現,國際上在制造裝備工業領先的國家都在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的高端產品,而我國目前擁有的專利技術及核心技術較少,能夠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更少,約有15年左右的技術差距。
4.2 內部能力分析
我國對于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出臺了包括《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內的多項政策規劃措施。這些政策的出臺,對發展我國的裝備制造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給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我國目前正在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多地開工建設的多項重大工程建設帶來了對于制造裝備市場的巨大需求。歐債危機帶來的一系列的效應使得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裝備制造業應該抓住這次機遇,提高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力爭將低水平制造、自主創新不強、整體技術水平低的問題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