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組織架構設計,也就是通過對達成組織目標而必須完成的事務工作進行分析、分解,并設置分別承擔事務工作相對獨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單位、部門和崗位,進而以此為基礎界定這個組織中成員相互之間關系的性質,以及每個成員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個特定的組織中,成員相互之間關系的性質,以及由這種性質決定的每個成員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取決于每個成員個人在為這個組織目標的達成上承擔的事務工作的大小和多少。其所承擔的事務工作越多,與組織目標達成的關系越緊密,他在這個組織中的地位就越高,作用就越大。反之相反。但是,在特定的組織中,一定成員的地位和作用,卻絕不是取決于他所能為這個組織目標的達成而承擔的事務工作的大小和多少。因為他的能力不一定都能在為這個組織目標的達成上發揮出來。這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組織是否會給他提供承擔充分多和充分大的事務工作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否有這種意志意愿承擔充分多和充分大的事務工作。
組織架構設計的目的和作用,也就是對為這個組織目標的達成而承擔事務工作的大小、多少,與在這個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之間,事先確定一個對應關系。從一方面通過這種關系的界定,把組織成員個人的意志行為誘導到為組織目標實現的努力上來,并規范其行為模式,以保障組織目標的達成;另一方面,則是讓每個成員根據自己希望在這個組織實現的地位和作用,自主地選擇所承擔事務工作的大小和多少,進而起到激勵組織成員工個人為組織目標的達成多承擔事務工作的作用。
企業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經濟組織,有一個完善的,并且根據實際情況變化而不斷調整更新的目標體系,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只有根據實際情況變化而不斷調整更新的目標體系,才能把更多的人吸引和穩定在這個特定的社會組織之中。但是,企業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經濟組織,首先就必須有特定的架構,為其資源、信息的流動提供流動的方向和程序約束。這不僅是因為形成企業目標體系的決策制定,也必須在企業組織的一定層次上由特定的崗位角色來完成。根據其內容所涉及問題的多少、影響面的大小,把形成企業目標體系的決策的制定活動,分散到企業組織的不同層次、不同方面,讓不同的崗位角色去完成。這本身就是一種資源、信息流動的程序約定。企業組織不能把大大小小的決策制定工作,都壓在企業老板一個人身上,由企業老板――企業最高領導人一個人閉著眼、捋著須完成。而且,企業決策的貫徹實施,更是需要有一個事先達成的、組織成員之間相互關系清楚、工作責任明確、活動步調協調的約定。不可能什么事都讓企業老板一個人來承擔,讓他通過自己一個人的努力,把決策所確立的目標變成現實。
否則,這個企業也就不能算作一個企業了,而僅僅只能是一個地攤。相對于企業這樣的社會經濟組織,做什么事、誰去做,也不能事先連一個約定和計劃 都沒有。否則一盤散沙,嘰嘰喳喳,鬧鬧哄哄,企業組織的目標也就根本無法實現,至少不可能有效地實現。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組織架構直接是企業組織的骨骼,是讓企業立起來,有效運行的基礎和保障。
做企業的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談到企業組織的 執行力 問題。企業組織的執行力,不僅是企業組織的成員素質高低的問題,而主要是企業組織架構的設計構建問題。所謂執行力,也就是企業組織下屬員工,把企業組織高層決策形成的目標,分析、分解轉換成具體、可操作的辦法措施計劃后,付諸實踐,貫徹落實,變成現實的能力。企業組織的高層決策,能不能及時有效地貫徹落實,不僅僅是一個有沒有能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機會讓能人發揮作用,并使下屬員工的行為活動實現協調的問題。而這些都得通過企業組織架構的作用來保障。好的決策,必須有強有力的組織架構予以支持,才能貫徹實施。否則,再好的決策,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或紙上談兵,沒有絲毫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