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酒店集團CEO孫堅
如家是一個非常年輕的企業,十年之間,我們從事的是經濟型酒店,俗稱“招待所”,只不過是加上了“豪華”兩個字,所以“豪華招待所”也是我們對經濟型酒店的一種詮釋。在過去的十年當中,如家是如何從沒有成長到今天這樣的規模,我想這不是我一個人能夠詮釋清楚的,更多的是一群人,一群如家人在這十年當中不斷努力的結果,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這群人在這十年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我們在創業初始其實是帶有目標性的區間,主要是如何去發現機會,發現那些優良的“種子”。其實,你需要關注到客人、市場、行業和產品這四個緯度,只要方向是對的,就可以找到更多“種子”,你的企業就會有一個符合消費者的前提。
中國酒店不是以經濟、市場作為主導的商業模式,本身是不能完全市場化的,更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商業投資模型。我們就做了加法和減法,突出了顧客關心的,減去了商業模型本身不能承受,而顧客又不能真正感受到的。需求有“Needs(需要)”和“Wants(想要)”之分,需求是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 ,“Wants(想要)”是一種心理上的期望。找準真實的顧客需求,將其最大化,這最容易擊中消費者心理最柔軟的部位。
“布種”就是一個創業的過程,你需要認真篩選。實現你的商業模型,需要企業家精神,第一是“瘋狗精神”。2002年,絕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經濟型酒店的,前幾年創業的過程中,如家的同事用這樣一種精神去“咬”顧客。(他們對顧客說,)“請你到我這里住,你體驗得好可以再選擇,感覺體驗不好可以不選擇。”十年前,你就是在“求”,求了之后還要“藏”在那邊,死皮賴臉地把他們抓過來,靠產品服務留住顧客,所以創業真的不容易。
第二,要有奉獻精神。拼搏是有風險的,但企業要敢搏。對于創業企業來說,忍受、奉獻、犧牲,這是一定要(有)的。
此外,還要具備主人翁精神。這個店就是你自己的,你把它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這是一個企業能不能做成的重要方面。這是我們在創業過程中兩個最重要的要素,一是找到要做什么,二是找到之后就要做,義無反顧地做下去。
很多時候,要考慮如何把你的發展布局形成一種戰略。一個好的戰略布局,既要有宏觀的、對于全國布局的構思,同時還要有局部的、有針對的布局突破。我們第一個進入這個市場,那么我們的先發優勢能不能持續,我們能不能比人家Move得更快?這就是毛主席的“運動戰略”。我要運動,要走得比別人更快。
在酒店發展的核心布局上,必須尊重和捍衛標準。什么叫做標準?我們有如家的“圣經”,從崗位規范到業務學習、職務晉升,每個員工都在朝著一種標準的方向往前走。在創業過程中,一定要在核心布局上專注、堅守,這樣才能形成Stablization(常態),形成穩定的服務、經營水平。
還有就是歸屬(感)。鄧小平說“發展是硬道理”,一個企業一定要能夠創造一種發展的環境,提供更多的資源平臺以及學習和晉升的機會,這樣才有更多的人愿意找這種歸屬。
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管理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在創業階段,更多是以小搏大,創造個人英雄主義,因為那時候要的是結果。但是當企業開始(做大后),管理就變成了一種平衡的過程,強調的是建立一種機制、平臺和系統,這時個人英雄主義要變成團隊英雄主義的概念,不能為了突出一個人影響其他人。企業往大的方向走時,必須要更加系統化和規范化,否則它就很難作為一個整體來運作。
(創業者)首先要有夢想。一定要有Belief(信念),Believe that some day your dream will com true(堅信終有一天會夢想成真)。如果你都不相信它有一天會變成Reality(現實),那肯定是不能實現的。
其次,創業者要有感染力。感染力是財富,這張“餅”可能比意大利比薩還美味,這就是它的感染力。
最后,創業者要有忍耐力。因為創業的過程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挫折一定比成就要多,所以如果你不能忍受,不能承受,那么你就早早地不在這個陣營當中了。作為一個創業企業,看中了這種東西,只要你相信它,就去搏,然后就要爭取搏出一個結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