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多數企業領導都不愿成為一人公司,但不幸的是,許多企業終究還是步上一人公司的后塵。原因何在?
客觀來說,企業領導是掌握全局的人,任何事情由他來做,當然最有效率。特別是當公司發生情況時,為了立即有效解決問題,企業領導自然而然就會全權做主。久而久之,企業就陷入一人公司的窠臼當中。
深究起來,隱藏在最深處,也是多數企業領導不愿承認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個“貪”字。貪權、貪利固然是貪,貪效率、貪方便同樣是貪,因為貪,所以權力一把抓。
要克服貪念,最重要的是要想出一套邏輯說服自己:“不貪,終究會比貪更有利”;更重要的是,要用一套方法來逼著自己非貫徹執行不可。
明確領導職責
作為企業領導人,應確保擺正自己的位置,厘清自己的職責。
勇于言退
在共同創業的約法三章中,我們訂下有朝一日要另請高明的約定,就是在堅定表達我完全沒有永遠擔任領導人的預設立場。這不是口頭空言。當年劉英武出任宏碁電腦總經理時,我賦予他的權力就超過我,而我也是真心愿意把權力下放。因為承諾在先,就必須設法兌現;為了不讓自己后悔,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再重復承諾,把話講明、講定,為了不使信用破產,只有盡力實現。
扮好領導角色
在企業改造過程中,領導人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領導人的任務,首先是提出創新思考,并將原本概念模糊的新策略具體化,在內部溝通、形成共識。然后明確宣示行動,其他同仁則扮演將策略傳承、執行與放大的角色,環環相扣,都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當領導人提出創新觀念的同時,若是實際負責的主管能夠稱職地加以詮釋與執行,效果會更加彰顯。因為位居前線的主管會比領導人更了解實際的需要,所以由他們來傳達這些模型的概念,更具說服力。
企業領導人的任務,除了要負起公司營運的成敗,更要犧牲自己、照顧伙伴,并且讓沖突減到最低。如果在檢討或是獎勵過程中沒有做好溝通,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就會產生一些損人利己的小動作。如果企業主認清這個問題,就要想辦法淡化,而不是加油添醋。
要讓員工自我檢討,最好的方式是主管先自我檢討。假設有一件事發生,部屬應該負七成責任,而主管應負三成責任,如果真要推諉,誰都可以推得干干凈凈。但如果主管先擔起三成的責任,部屬也會擔負責任。
培養接班人
宏碁拔戳主管最重要的考量,就是這個主管升遷之后,有沒有接替其職位的人。如果沒有,那只好取消其候選人的資格。這么一來,為了自己的事業生涯,主管就必須積極培養部屬。
當然,領導人還要起示范作用。當我把大權旁落當成享受,主管會覺得賣命工作可以讓我如此享受,如果希望有朝一日也和我一樣,就得授權培養接班人。
除了領導人親身示范外,還必須有明確的政策宣示。也就是說,經營者的角色會隨著時間演變不斷調整,因為戲不是只有自己在唱,重要的不是自己粉墨登場去贏得掌聲,而是要讓戲不斷唱下去。
善待員工
優秀的企業領導必須能夠充分調動和發揮員工的力量,而前提是善待員工。
容忍與欣賞
要跳脫一人公司的窠臼,首先,企業領導人必須養成容忍部屬做事比自己差的耐心。如果領導不能忍受員工的無效率與錯誤,員工每每做到一半,領導就失去信心而親力親為,員工永遠不能獨當一面,授權管理也就成為空談。
其次
,
領導要能接納部屬和自己不同的做事方式。雖然員工做事方法有所不同,但結果的好壞卻往往是見仁見智的,領導不僅該試著接受,更要學會欣賞。
充分信任,徹底授權
很多理想、理念,若是缺少一套方法貫徹,就不可能落實。我貫徹這套方法的哲學就是“攤著牌打牌”。
當然,企業能不能做到授權,關鍵在于最高決策者的意愿。但凡授權別人執行,就必定和自己的想法有出入。想通這一點,就不難接受不同的做事方法和結果,來取代自己心目中原來的方案。
因此,每次交代工作,我只會概要地表達一些看法。至于如何執行,完全讓員工自行發揮。長期下來,我總覺得同仁做得比我更好,所以就更樂于授權。如此一來,不但領導省事,如果部屬達成出乎意料的好結果,公司更可因授權而獲致更好的績效,授權體系就形成良性循環。
多數人在執行上司交辦的工作,與執行自己的規劃方案,成就感是不一樣的。畢竟大家心里都希望有個舞臺展現自己的才華,有這樣的機會,自然會懂得珍惜并全力以赴。
人才培養
宏碁設有人才訓練中心進行各種正規訓練課程,同時也和瑞士國際管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進行高級人才學習
。但這只是配角,最重要的方式是塑造授權的環境,讓同仁自我學習與成長,以及主管與同僚之間經驗與意見的交流。
要塑造員工學習的環境,最重要的是為員工繳學費。為了讓公司付出學費之后,真正讓同仁達到學習的效果,宏基采取兩種長期做法:第一,建立負責任的企業文化,因為喜歡推卸責任的人,自省與學習能力必然不佳,學費就變成浪費。第二,要讓員工真心愿意貢獻所學,必先讓其貢獻有所回收。“利益共同體”便在此產生效益。
機制約束
要避免一人公司,企業還應該建立有效的機制加以約束。
親兄弟,明算帳
企業施行主從架構的時候,所訂規矩必須如同一個國家的憲法一樣,簡單明確,但是絕不能輕易變動。以宏碁為例,我們只針對價格與品牌的大原則來訂定規矩。例如,策略事業單位銷貨給地區事業單位,價格不能高于市場公開價格。
我們只給事業單位幾點小約束,而讓他們擁有相當大的經營自由度。例如,地區事業單位可以向不同的策略事業單位訂貨,自由選擇最理想的供應商。如果策略事業單位因此而關門,那也無所謂,這表示它本來就沒有競爭力。
我并非樂見各單位倒閉,而是希望大家時時存有危機意識。更重要的是,要一視同仁地提供各單位最強有力的競爭條件,讓大家都能在各自的戰場中生存。
企業本地化
“全球品牌,結合地緣”的原始版本,出現于
1992
年
6
月,在墨西哥舉行的宏碁全球經銷商會議上。最后,我們發展出“全球品牌,結合地緣”的完整版本,包括當地股權過半,以及
21
世紀
21
家聯屬企業在全球上市(
21 in 21
)的概念。這個理念向全球同仁傳達一個宣示性的訊息:“這個公司遲早是你的!”因為這個理念創造一個共結伙伴的基本環境,在共同利益的驅動之下,同仁才有時時壓低風險、積極掌握機會的意愿。
有了“
21 in 21
”策略,我們的“速食店模式”與“主從架構”的功能才能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舉例而言,當我們打算將系統組裝移到各事業單位進行時,勢必將減少宏碁電腦的營業額,為什么他們還愿意?就因為宏碁電腦是地區事業的股東,而不是百分之百控股的母公司。
也就是說,“速食店模式”、“主從架構”與當地股權過半是“三機一體”的,而后者又是最核心的關鍵。
但是,如果沒有誘因讓地區事業單位獨立負責,他們終歸還是會依賴總部,所以讓當地股權過半,經營者才會有切身利害,致力公司經營,否則授權的結果,可能導致各地區事業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