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底,中國縫紉機行業龍頭企業——飛躍集團遭遇大劫,其自曝陷入財務危機。一時間,關于飛躍資金鏈斷裂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而此時金融風暴尚未大規模到來。
“那段日子,我忍辱負重。”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告訴《中國新時代》。
當時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美國次貸風波以及自身管理缺陷等因素影響,飛躍集團出現資金鏈斷裂風險,登門討債的“債主”絡繹不絕,企業的銀行賬號、不動產也被法院凍結查封。臺州市政府在一份報告中認為,“由于財務危機,飛躍集團自身已無法支撐,面臨崩盤危險”。
飛躍的5000多名員工能否保住就業,集團身后的近千家配套廠商能否保住飯碗,為飛躍集團提供貸款擔保的企業能否保住穩定,皆懸于一線。
在經歷了生死兩重天后,飛躍集團一分為二,如今邱繼寶除了繼續擔任飛躍集團的董事長,還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出任浙江新飛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一個修鞋匠到飛躍集團的董事長,創始人邱繼寶一手創辦的飛躍集團被認為是“中國制造”的典范。其本人曾被時任國務院總理朱熔基稱為“國寶”。飛躍集團的沉浮,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制造”盛衰的一個風向標。而在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壓力和挑戰下,飛躍的成功轉型再次為眾多民企樹立了一個新坐標。
“危機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思路;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挑戰不可怕,可怕沒有合力。”邱繼寶堅信,有政府支持,企業抱團的應對,民企一定能夠率先走出金融危機影響。
危機
1982年,邱繼寶辦起了一個電器儀表廠,生產噴霧器零件。4年后,轉產縫紉機。如今飛躍成為一家有 “中國縫紉機大王”之稱的民營企業,擁有50大系列500多個品種,年產各類縫制設備500多萬臺,其中高速包縫機、繃縫機占世界總產量的50%,占國內產量的70%,是中國最大的縫紉機制造設備的生產企業,在世界同行業中市場份額排名第三。
同時,飛躍的發展延伸到食品機械、箱包、中央空調、紡織機械產業,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國際貿易為一體的跨國經營的大型綜合現代化企業集團。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縫紉設備供應商,“飛躍”已擁有500項專利,在包括工業縫紉機核心生產基地德國在內的全球各地建立了18個分公司,產品打入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發達國家的比重已超過50%。
飛躍集團從一個只有幾名員工的手工作坊成長為今天擁有幾千名員工的縫制工業巨人,而邱繼寶本人也由一個普通農民變成億萬富翁,以25億元人民幣位列2007胡潤福布斯排行榜328位。
但在2008年,飛躍集團可謂步履維艱,深陷資金鏈危機,而這相當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一是生產成本升高。二是融資缺口加劇;三是外貿出口受阻。受次貸危機影響,2008年全球經濟形勢衰退,直接導致國際需求下降,企業出口減少。加之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影響頗大。
國際市場對飛躍而言,意義尤為重要:出口占飛躍產品市場的60%以上,而其高利潤產品也主要銷往國外,如其創新產品——機電一體化縫制設備產量一度只占飛躍總產量的10%,銷售額卻占到50%,利稅則占到90%。
由于需求不足,中國紡織業和出口萎縮,同時飛躍的海外訂單大幅減少,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飛躍的產值和效益受到重大的影響。數據顯示,2008年1月至4月飛躍出口總額為1848萬美元,比2007年同期的3300萬美元大幅下跌44%,僅相當于2007年全年出口額的五分之一。由于多年來高杠桿的發展策略——使用貸款來高速擴張,飛躍財務成本壓力極大。
業內人士估算,飛躍一年的財務費用就要超過6000萬元,遠遠超過企業的承受能力。飛躍由于規模擴張,資金大量被所購置的土地、原材料、設備占用,造成企業日常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緊張,為了維持正常運行,不得不向銀行借貸。
而出口劇減的直接后果就是企業流動資金枯竭,日常周轉困難,尋貸成為其能夠堅持下去的唯一希望。但是,由于飛躍資產狀況不佳以及近年來盈利能力的退化,使得該企業處于資金緊張的狀態。過去的一年中,受國家宏觀調控收緊信貸的影響,各家銀行緊縮信貸,飛躍難以再從銀行獲得貸款,所以轉向民間“高利貸”資本尋求周轉資金。據估計,飛躍民間借貸達到8億元之多。不能按期歸還高利貸,使得飛躍陷入追討貸款的困境。
自2008年5月飛躍資金鏈危機曝光后,陸續有部分社會債權人到法院起訴飛躍。在飛躍的27 戶民間債權人中,來自杭州、金華、永康、寧波等地的部分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對飛躍的全部資產進行財產保全,使得目前飛躍的全部資產均被法院查封。由于業務不振,飛躍對所借資金無力償還, 在民間資本的 “逼債”之下,只得向政府申請“破產”,尋求政府支持。
“飛躍發展過快,投入過大、內部管理有缺陷;外部上,由于飛躍是外向型企業,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以及出口退稅減少……諸多原因,導致金融危機爆發后,飛躍經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危機。”邱繼寶說。
邱繼寶表示,當時曾有人勸他申請企業破產,把后續問題交給法院和政府。“飛躍有市場、有品牌、有人才,不應該破產。”邱繼寶表示,就算沒有一分股權都不能讓飛躍倒掉。全球金融危機對很多中小企業面臨壓力和挑戰,但在這個時候,自己保自己很重要,更重要的要靠信心與行動。
重組
在飛躍集團位于臺州椒江的廠區里, 100多面國旗依舊覆蓋了整個大廳,看上去,這是一個在正常運作的工廠。事實上,其內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初由浙江臺州7家企業共同出資設立了新飛躍,這被視為是飛躍集團核心業務重組成功。
據悉,新飛躍注冊資本3.16億元,由星星集團有限公司、飛躍集團有限公司、臺州市椒江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中捷股份(行情 股吧)(002021.SZ)、浙江海正集團有限公司、錢江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新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其持股比例分別為31.65%、30.38%、14.24%、9.49%、6.33%、4.75%、3.16%。
其中,飛躍集團有限公司是以實物、專利等來認購股份,其他都是以現金的形式。“飛躍當時在銀行的債務中,有4億元轉到大股東星星集團,還有4億元留在新飛躍公司,其他1.6億留在飛躍集團。”知情人士透露,這大大緩解了飛躍集團的資金壓力。
2008年7月29日,中捷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已于7月28日與臺州飛躍集團簽訂《合作意向書》,擬對飛躍集團進行行業內部整合,具體整合方案將于8月28日前披露。但隨后中捷股份發布公告稱,由于整合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至今各方未能對整合方案達成一致意見。就此,中捷股份獨家重組飛躍集團事宜被擱淺。
緊接著,飛躍集團的第二次重組方案出爐,除了保留中捷股份外,同行業的新杰克也被列入在內。不僅如此,飛躍互保公司名單上還有在臺州工業企業綜合實力排名分別列第一、第三位的錢江集團、星星集團。
加入重組的隊伍在不斷擴大,臺州市椒江區臨時動用財政資金8000萬元,市、區兩級政府還另外調1500萬元借給飛躍集團,正因如此,臺州市椒江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也被列入這份名單。
最不可思議的是海正集團,這個椒江區的龍頭企業,也出于“長遠考慮”被列入到重組名單。這個重組隊伍被寄予了很大的厚望,“現在這個重組僅僅是完成了第一步,通過這次重組把其債權關系理順,下面還要看新公司的治理情況,這7個股東里,有4個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哪一家公司有條件,都可以把新飛躍進一步做大。”臺州市經委主任張銳敏說。
2008年12月3日,椒江區四套班子會議討論通過了飛躍重組方案并報市委市政府。半個月后,臺州市委常委擴大會議討論通過飛躍集團重組方案。“政府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這樣一來,所有28戶已起訴社會債權人的諒解并完成了撤訴協議的簽訂。
重生
“浴火重生”,這是邱繼寶現在用來形容自己最多的詞匯之一。對邱繼寶來說,重組的過程是一個在矛盾中掙扎的心路歷程。邱繼寶表示,對重組的態度,自己走過了四個階段:從“不愿意”到“勉強”,從“勉強”到“可以”,再到最后的“我要重組”。
在這個過程中,邱繼寶曾經專門派人到德國考察過西門子股權結構的變化。邱繼寶發現,西門子創始人的股權,就是從最初的100%,逐次降低到90%,50%,30%,10%,直到現在的3%左右。每一次創始人的家族股權變小,企業就強大一次。
在新飛躍中,原來的家族制被徹底打破,“原來的管理層有20多人,現在只保留了三個人左右,而且堅決杜絕家族制。”
“這是通過重組來走出困境的一個樣本,是對這種模式的一種積極探索,如果新飛躍想要有所發展,必須再繼續重組下去,新飛躍的股權結構還會進一步發生變化,將打造一個具有現代管理制度的新飛躍。”張銳敏透露,“說白了,現在不過是飛躍重生的重組第一步。”
“重組之后,企業長期發展中所積累下來的一股獨大,決策程序不科學、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管理不規范等毛病和矛盾,一次性解決了。”邱繼寶稱,飛躍通過重組把凈資產賣出,拿回現金,使得負債率從原來的70%多降低到40%左右,奠定了飛躍今后健康發展的基礎。
今后,飛躍集團將致力于發展再生資源、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環保、高科技產業。而新飛躍成立至今運行良好,目前接獲的縫紉機訂單數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飛躍集團的訂單數。訂單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去年飛躍集團產能不足、經銷商庫存下降來“補貨”的。
“今年的出口形勢還是很嚴峻的。”邱繼寶清醒地說,訂單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去年飛躍集團產能不足、經銷商庫存下降來“補貨”的。可以肯定的是,飛躍集團已實現轉“危”為“機”。走出了自身危機的飛躍集團仍需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
到2008年底,飛躍集團實現出口4700多萬美元,出口額依然保持全行業領先地位。在去年11月的廣交會上,飛躍推出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化縫制系列產品,引起國外采購商關注,成交2000多萬元。
今年1月13日,新飛躍召開首屆股東大會。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浙江新飛躍股份有限公司的議案》等7個報告,第一屆董事會選舉邱繼寶為新飛躍股份公司董事長,聘請卜偉平為公司總經理。
卜偉平是原上海工業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在縫紉機行業工作了十多年,業內口碑較好。“卜是國企出身,在企業管理方面經驗比較多,在股東大會上大家討論過,才決定請他出山。”知情人士表示。
更值得關注的是,卜偉平是新飛躍的法人代表。而身為董事長的邱繼寶,卻在新飛躍處于第二大股東地位,新飛躍的架構,著實讓人回味。“幾乎可以斷定邱繼寶在新飛躍里,是一個保留職務的身份,和在飛躍集團‘一人做主’不可同日而語。”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表示。
但在邱繼寶看來,重組也讓自己獲得新生。“以前像是個打工的,現在解脫了,一天到晚沒有多少電話,可以多想想企業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