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特色產業發展紅紅火火,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經濟,是新世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各地實踐證明,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要靠特色取勝,堅持發揮區域資源優勢,以特色產品、特色產業占領市場是區域發展的關鍵。
但是對照國家對特產行業的要求,目前特產行業的發展現狀還存在較大差距,特產企業目前的現狀可以說是參差不齊、良莠不分。上百萬家特產企業中年生產和銷售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為數不多。為了改變企業的現狀,有些政府官員開始積極地向企業推薦“營銷大師”,企業老板更是主動配合,精誠合作,把品牌做強做大。
究竟在什么情況下“借腦”?
一、提高品牌含金量,需要借用外腦。
“一流品質,二流包裝,三流價格”是對中國區域特產現狀的概括,不少企業靠著十年不變的營銷手段在市場上辛苦耕耘,結果難逃宿命,抱怨企業缺乏資金。中國市場已經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從快速消費品到耐用品、從高科技產品到農產品,要想在市場上生存,就必須是品牌。“品牌”已成為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第一門檻。
特色企業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含金量,才能把特色產品做大做強,也只有打造品牌才是區域特產和農企發展的唯一出路。現在的行業混戰,領軍品牌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特產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優勢資源整合,需借用外腦。
整合資源最重要分三大塊:1、發現資源。對于很多企業,其實并不缺乏資源,很多時候是由于“身在此山中”,司空見慣、視而不見,常常出現“抱著金娃娃沒飯吃”的現象。2、因才適用。發現資源的最大價值,放到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其最大的價值。3、集中資源。中國特產的現狀是“公用品牌”普遍存在,如何將公共資源的優勢等同于企業優勢,在特產營銷中當數重中之重。
三、企業推出新產品,需借用外腦。
市場調查顯示:中國市場每年推出的新產品有幾十萬種之多,但能夠成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大約只有5%左右,市場競爭壓力加劇,新品推向市場的營銷風險越來越大。如何提高新產品的成功率,讓新品成為企業的利潤增長點,成為企業發展的有生力量,讓企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高速路。
四、提高產品利潤,需借用外腦。
中國特產企業目前在市場競爭中,普遍采用價格戰的方式,價格戰是雙刃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是幸運的,市場上給我們更多的是“同歸于盡”的教訓。價格戰一旦啟動,企業根本控制不住。產品利潤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是企業運行之本。
穩定的產品利潤不但有利于企業發展,而且有利于行業的發展;利潤更是新品營銷和整合資源的有力武器。面對市場慘烈的價格戰,企業需要跳出怪圈,找到藍海。
五、走出區域市場,需借用外腦。
許多企業先期抓住機遇,無論在規模、效益上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地頭蛇”。隨著行業的競爭加劇,存量市場逐漸減少,需要開辟新疆土。
但成功走出來的特產企業并不多見,導致失敗的原因是:“慣性思維”,是特產行業的共性。把在本地區慣用的手段、方法照搬到新市場,發現消費者根本聽不懂,傳播的重點不是消費者所關心的。
營銷是研究需求,只有找到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才能打動他們,而不是因為某個地區的特產,他們就會高高興興的投人民幣。
天目湖賓館砂鍋魚頭,引進外腦,成就江南特產。
砂鍋魚頭歷經幾百年的傳承與發展,更已經成為天目湖風景區周圍飲食文化的象征。但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地土特產蜂擁而起,僅是天目湖風景區的土特產市場,已是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激烈。天目湖賓館生產的"天目湖牌"砂鍋魚頭作為品牌化經營的代表,雖然積累了一些品牌優勢,但在市場表現中,仍然是和競品一起共享"天目湖"品牌。因此,要想做大做強,突破地域限制,占領全國市場,打造砂鍋魚頭的第一強勢品牌,其難度可想而知。通過與北京方圓品牌營銷機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歷經5個多月市場調研和消費者研究,以品牌差異化創新,通過“雙品牌”策略;定位“江南第一美食奇跡”,運用“4大手段”開創“中國酒店營銷3.0時代”;打開砂鍋魚頭市場的新天地。
云南酸角果脯,挖掘需求,走出云南,作局全國。
在云南甜馨"貓哆哩"酸角果派2007年成都市場"開門紅"的熱潮中,背后是專業品牌營銷機構的巨大努力。面對特產的局限,果脯行業的“市場傳統、附加值低、競爭混亂”的特征,以及推廣費用相對短缺等企業情況,方圓營銷機構從消費群的消費心理入手,挖掘消費人群精神壓力大、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的需求,創建品類“酸角果派”,精準定位“解壓食品”,通過“互動營銷”、“活動營銷”、“娛樂營銷”、“病毒式營銷”等一系列3.0營銷方式,配以動感、時尚的消費者個性標簽---卡通YY一族。使得“貓哆哩”在市場上快速竄紅。目前,貓哆哩已經成功解壓成都市場,正以席卷之勢,解壓全國。
千島湖野嬌嬌、福建天福山茶油、北京京都巧娘、河南松花蛋、山西雜糧等太多的特產在借助外腦,完成企業的轉型和騰飛。
特產企業借腦為何如此盛行?
1、市場競爭加劇,馬太效應凸現。
特產行業競爭加劇的態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特產企業爭奪的目標消費群體更加明確,品牌成為行業馬太效應的助推劑,特產品牌企業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但特產行業仍處于品牌競爭的起步階段,每個行業都需要有品牌來領導,未來幾年特產行業馬太效應將越加明顯,強者恒強。大品牌首先要贏在起跑線上。
2、市場機會稍縱即逝,不允許企業有失敗的機會。
如果說此前的特產市場,各路諸侯已經在區域市場“圈好了地,筑好了墻”,那么進入品牌時代則使這些大大小小的特產企業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市場機會有限,稍縱即逝,抓住的可以成為英雄,代表品類,代表地方,走向全國。市場競爭激烈,不進則退,企業沒有失敗的機會。
3、快魚吃慢魚,速度決定成敗。
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頭飄起來。同樣,在信息化時代,快魚吃慢魚,速度決定著企業的成敗。速度快可以使企業率先主動出擊,打開并迅速占領絕大部分的產品銷售渠道;速度能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使企業有能力抓住機遇,也能大大減少風險;速度決定一切。不能快人一步,就無法洞察市場先機;不能快人一步,就無法建立自己的競爭防火墻 ;不能快人一步,就無法獲得豐厚的利潤 ;不能快人一步,就不可能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戴爾電腦、GE、海爾、沃爾瑪、蒙牛等成功企業都是以快制勝,而失敗的企業如萬燕VCD、旭日升冰茶等則是因為慢而失敗。
4、智慧投資,以資源換時間。
企業緩慢發展,后勁不足,是特產企業目前實際情況,也是最大的困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以資源換時間、換經驗。”引進外腦,與營銷機構建立戰略關系,進行智慧投資。是以資源換時間的最佳途徑,少走彎路,巧借東風,企業就有機會做強做大。
5、社會分工,專業事由專業人來做。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體現的是一種專業精神,很多企業對品牌建設規劃沒有系統方案,拍腦袋做事,想起一出是一出,今天要換標志,明天廣告語要變,導致市場反映平淡,團隊目標動搖。難免遭遇失敗。而專業的營銷機構,有著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專業的品牌營銷隊伍,眾多的市場營銷實戰專家,整合了大量的專業資源。能夠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全方位的優質服務。與專業的營銷機構合作,不但市場運作費用降低,而且效果顯著。
特產行業是一個朝陽產業,孕育出了無數企業家,他們同時逐漸改寫了中國特產業的發展歷史。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了政府、民眾、企業的相互支持,依托入世的良好機遇,特產業不但會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而且會完成由特產大國向特產強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