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除了安踏和361度,在香港上市的體育用品公司還有昔日“老大哥”李寧,以及特步、中國動向、寶勝國際等內地知名品牌商。體育賽事越來越商業化對運動品牌是一個機遇也是個挑戰。那么,這些越來越重視簽約體育明星與贊助體育賽事的體育用品公司,今年股價表現如何,誰能勝出?
安踏、361度大比拼
相較于安踏高調發布充滿火藥味的聲明,同樣因孫楊“穿衣門”事件被推到風口浪尖的361度連日來選擇了默不作聲。不過,361度昨日公布2018年中報業績,還是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
361度公告,期內營業額為30.168億元,同比增長7.8%;凈利潤為3.35億元,同比增長5.3%。每股基本盈利為16.2分,擬派發中期股息每股7.6港仙。而此前在8月14日,競爭對手安踏也公布了一份亮麗的中報業績,2018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約為105.54億元,同比增加44.1%;凈利潤約為19.45億元,同比增加34%。公司營收與利潤均創下新高,業績增速更是達到2013年行業庫存危機全面爆發之后的最高水平。
門店方面,截至2018年6月30日,361度共開設5604間核心品牌門店,其中約80%為獨立街鋪店。約73.3%的門店位于中國三線或以下城市,而8.0%及18.7%的門店分別位于中國一線及二線城市。安踏方面,在中國的安踏店(包括安踏兒童獨立店)共有9650家。
兩家公司誕生于福建晉江,同為港股上市公司,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不錯的發展,并積極布局國際化戰略,因此孫楊“穿衣門”事件也被一些人戲稱為兩家福建“晉江系”之間的“延禧宮斗”。
誰是贏家?
在港股市場上,來自內地的體育用品公司明星薈萃,多年來各領風騷。
李寧曾經一度是“老大哥”,但近年來被安踏超越,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47.1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9%;實現歸母凈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42%,無論營收還是凈利,相較安踏仍有一定差距,要奪回冠軍寶座尚有難度。
此外,還有特步、中國動向、寶勝國際等,各具特色。其中,持續贊助馬拉松、舉辦各種跑步賽事,還積極打造跑者生態圈的特步國際也于8月22日發布中期業績,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27.29億元,同比增加18.10%;實現凈利潤3.75億元,同比增加20.92%。
據歐睿信息咨詢公司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在中國體育服裝市場上,安踏以8%的市場份額位居國產體育品牌服裝第一,李寧以5.3%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361度以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目前安踏的市值為1102億港元,李寧和361度的市值分別僅為182.2億港元、46.5億港元。
從市場表現來看,特步國際今年大獲全勝,逆市大漲62.13%;李寧股價表現也頗為亮麗,今年以來累計上漲31.60%;安踏今年漲幅也達到17.69%,而361度今年以來下跌15.54%。
對于體育用品公司來說,今年以來還有一個插曲。沽空機構GMT Research在6月發表報告質疑內地體育用品企業的賬目問題,尤其是安踏、361度及特步。沽空報告稱體育用品公司夸大其銷售及盈利,利潤率甚至超過全球領先企業,并直指上述體育用品企業,與以往被揭發造假的企業同樣來自福建。
不過,上述做空報告遭到瑞信的駁斥,認為沽空報告對上述公司的指控純粹屬于推測,并無實質證據,這些企業盈利能力高企是眾所周知,福建是體育用品生產中心,單憑公司所在地而質疑其信譽并不公平。相關體育用品股在沽空報告發表后一度下跌,但從目前表現來看,并沒有受到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