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這部“喜劇上帝”(Comedy God)不盡如人意的投票結果的憤慨,此劇的喜劇演員斯圖爾特·李(Stewart Lee)寫了一封公開信,抱怨說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投票,因為觀眾無法看到大部分表演,這就會讓投票結果不夠公正。他說,大家都知道,日本有一個藝術團體Frank Chickens,人們對這個藝術團體很有爭議,但卻有很多藝術狂熱分子認為這個藝術團體的表演是最好的。李的這些言論引發了病毒式反應,這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演員。
2. 2009年10月,百事公司為了宣傳投放在美國市場上的能量飲料Amp,推出了一個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目的在于鎖定年輕的男性消費者。此次活動使用的標題是“在得分之前先充電”(Amp up Before You Score),這款程序包括一個幫助設置,可以幫助男性虜獲女性的心。同時還有一個分享設置,能夠讓使用者跟朋友分享征服女性的細節。
該程序推出之后,有大量的博客文章開始對它進行抨擊,博客文章認為這款程序詆毀了女性。對此百事公司立刻做出反應,通過Twitter向消費者道歉。結果該款程序推入市場還不到一個月就被撤回。
3.2007年,啤酒品牌百威(Budweiser)創建了Bud.tv,這是一個在線電視頻道,主要推出一些具有美國特色的原創節目,包括戲劇和體育節目。這項活動吸引了美國許多知名人物參與,包括好萊塢的一流演員。
但是這個頻道推出后的第一個月只有25.3萬名訪問者,在隨后的一個月里減少了10萬人。之后訪問者數量持續下降,遠遠低于之前預測的“每個月至少增長200萬名訪問者”。這個頻道沒能對自己的目標人群準確進行定位,也無法創作出足夠多的內容。這個頻道撐到2009年2月,最終還是關閉了。
案例研究
LOVEFILM影迷心中的麥加
線上電影租賃服務商Lovefilm將內容創造作為品牌網站的一個核心內容,該品牌網站有原創內容,也匯總了其他一些豐富的電影素材,現在該網站涉及的已經不只是簡單的訂閱業務,而是已經發展成為影迷的一個信息樞紐。
該服務商有自己的網站,同時在YouTube上創建了一個網頁。這個服務商充分利用了這兩個平臺,搜集各類與電影相關的新聞、評論、圖片和采訪等。企業內部有自己的內容創作團隊,對各類內容進行追蹤,包括新聞發布、團隊內部和團隊以外的評論、電影發行商的新聞稿和用戶的觀點。按照該企業首席營銷官西蒙·莫里斯(Simon Morris)的說法,這樣的做法讓網站每個月吸引了6000萬的頁面瀏覽量。
“網頁瀏覽者中有很大比例的人是沖著網站信息而來的。我們認為這種情況有利于品牌的發展。”莫里斯說,“我們的客戶具有國際性,如果能讓品牌適應不同的地域和不同平臺的使用者,這一點自然對品牌發展有益無害。”
Lovefilm現在已經有了新聞發布的功能,定期召開采編會議,以便確定應該制作哪些內容,應該關注哪些議題。
該網站甚至已經變成了一個特別的新聞通訊社,它根據其他出版商的電影信息同步更新自己的電影信息。“我們剛推出了一種基于網絡電影數據庫(Internet Movie Datebase)開發的新聞訂閱功能。”
但品牌并不能完全掌控這些內容,因為該電影租賃網站的用戶也會參與內容編輯,用戶會添加一些電影評論,或者對電影進行評級。“人們會對意大利《僵尸》電影展開討論。”莫里斯說,“我之前甚至不知道有這種電影的存在。而且,人們甚至會對成人電影進行評論。總之,他們會評論任何感興趣的話題。”
對于一個最終能成功吸引消費者的企業而言,關鍵在于給予用戶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吸引用戶參與到網站的互動中,參與相關產品的信息創作。雖然這種做法對于品牌發展而言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但Lovefilm對此有相應的對策。該企業采取了限制操作的做法,讓企業內部團隊編輯的新聞和評論和用戶的有所區分。評論者對于一部電影,可能會給“一顆星”或者“五顆星”的評價,但報道卻主要是基于電影內容力求客觀地評論。同樣,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與否盡情評論。另外,如果用戶需要的話,還可以登錄之后訂閱相關的電影。
整個網站的操作過程都是由莫里斯領導的營銷部門負責的,這個部門同時控制編輯和內容創作的預算。盡管這項工作涉及許多學科知識,然而莫里斯確信這項工作十分必要,他說:“我認為這是一種品牌實踐、一種公關實踐,也是一種互動實踐。”他說自己可以通過數據證明這項工作能帶來積極效應。該品牌有自己的網站監測,追蹤注冊率,并且關注注冊用戶和網站的互動情況。他說:“我能知道哪些客戶和我們的品牌內容進行了互動,哪些客戶和網站的黏性更強。畢竟比起獲得一位新客戶,留住一位老客戶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