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擁有國內許多知名品牌的鞋業集團,為了方便顧客維修,在不同商圈的幾個大型商場設有專業修鞋屋,買鞋的時候,專柜的銷售會告訴你如果要維修請到我們的修鞋屋,因為那里都是原廠的配件和專業的服務。我太太是這個品牌的粉絲,基本上四季的鞋都會在她家買,剛過了冬天,靴子的拉鏈頭斷了,這天沒課,修拉鏈的活就由我承擔了。去到修鞋屋,人家師傅說,這樣的棕色拉鏈頭我們一年都沒有貨,現在只有黑色的。郁悶呀!弱弱的問一句難道來修的都是黑色的?師傅說我們跟廠里要了一年,這小玩意就是沒有送過來,實在要換就是黑色的。這色差也忒大了點,心說換回去老婆還不吃了我,再一瞧,拉鏈頭上的LOGO居然不是這個品牌的,甚至不是她旗下所有品牌的。難道給她家做配套的要打自己的品牌不成?師傅告訴我,這里的配件不全是這個品牌的,您要說怎么廠家的維修點用的不是原廠的配件,我也不知道,只有問我們領導了,也不貴,一個10塊,要是換黑色的,最好是兩個都換,要不顏色不一樣齊。
事情不大,不過隱含的說道不少。銷售其實只是服務的開始,顧客從需求到認知,確定購買后就是體驗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了,這個過程可以導致顧客是否滿意,如果滿意顧客會有三種后續行為:再次購買、向他人推薦和沒有行動。滿意度和忠誠度不是一碼事,用的滿意不一定人家就再買,但就算沒有后續的行動,一顆滿意的種子已經種在心里,總有發芽結果的一天,可見優質的售后服務是可以帶來長期利潤的,企業把顧客滿意度、服務質量和收入產生的原因放在優先考慮,比關注成本節約能夠實現更多的利潤。
通常企業售后服務不能幫助提升顧客的愉悅體驗,可能是由于消減成本導致人手不足而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也可能是一線缺乏訓練有素、經過學習 、精通技術的高素質服務人員,也許是缺乏真正高質量服務所必需的學習 、費用和資源,總之都是公司雖然通過口頭或廣告給予顧客承諾,但無法兌現承諾。不管是一個拉鏈頭還是惠普的筆記本,當把顧客視為一次性收入的提供者,只關注交易的過程,忽視售后服務,顧客就會用腳投票,盡管你一再宣稱“我們的服務標準甚至超越了國家標準”。
如何讓售后服務成為持續交易的基礎,首先要解決三個方面的關鍵問題:
1、服務場景和有形展示方面,除了裝修風格和人員著裝之外,服務價格的公示、收費的合理性、不輸于正品質量的配件品質、原廠的配件等都在傳遞品牌價值。
2、服務流程方面,顧客在售后服務最需要的是公平和便捷,特別是服務補救的時候,惠普的筆記本售后門引起的全國數百個維權群,豐田的召回門,都需要在流程上體現出來。正確的流程才有正確的結果,沒有事前擬定的處理原則、設計好的預案和確保執行的制度,很難僅僅依靠現場服務人員的應變去回應顧客令其滿意。
3、高素質的服務人員,沒有顧客不喜歡熱情、積極、善于傾聽、愿意解決問題、有權利解決問題、經過學習 知道如何解決問題的服務人員,他們可以有效的彌補有形展示和流程的不足。不幸的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如果沒有良好的作業環境、持續有效的學習 支持、足夠的激勵政策,很難想象一位滿腹怨言的服務人員能提供優質的服務。
如何有效的設計和定義無形的服務并標準化產品化,如何更好的挑選和激勵服務人員,如何有效的傳遞和執行服務,如何縮小服務承諾與實際履行的差距,如何讓服務成為打造品牌的利器,企業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