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消費在我國進入普及期,自主品牌汽車艱難地起步和發展,一次又一次地用產品和市場成績逐漸在國內市場站穩了腳跟,還初步打入了國際市場。
雖然充滿挑戰,但是自主品牌發展仍有很大潛力。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分析過目前自主品牌發展具備的四大機遇。第一,國內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一方面我國的汽車市場仍將長期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另一方面,我國國內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為汽車企業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縱深和多樣的消費層次。第二,國際市場具備很大的增長潛力。自主品牌汽車可以針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市場雙管齊下。第三,自主品牌企業綜合實力已有明顯提升。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轎車在8萬元以下轎車市場占比超過80%,正向中高檔市場邁進。第四,從去年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可以看出,國家對推動我國汽車產業技術能力提升和鼓勵自主品牌發展的堅決態度。這將是自主品牌汽車面對發展挑戰的強力后盾。
當然,有機會不意味著一定能夠成功,將機遇轉化成現實的競爭力,將考驗自主品牌的真功夫。2009年在國家鼓勵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汽車市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逆勢增長。而自主品牌也抓住機遇,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品牌逐步獲得市場認可,同時進入品牌升級階段,通過并購、整合、重組、擴產等多種手段調整結構。面對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起伏,保品牌還是要銷量成為多數自主品牌車企的難題。
曾有專家分析,未來10年對我國汽車自主品牌來說是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自主品牌和外資品牌將進入更深層次的競爭。要想成為最終的贏家,自主品牌當自強。
自主品牌的建設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更要體現在行動中。真正的自主創新,應該建立在自主的核心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平臺的基礎上,走這條路的難度系數很高,但卻是一個必經的學習過程。自主品牌本身的積累比較有限,人、財、物資源更顯寶貴,然而又要面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自主品牌車企就必須取“巧”,根據市場謀求精準定位,實施精品戰略,著力提高產品的成功率,真正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
其實,我國自主品牌已經在這樣做了。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普遍放棄了低質低價的產品路線,技術和質量不斷提升,不僅在小車領域做精品,同時積極謀求產品升級,把產品線向上延伸,很多企業還把關鍵零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使得自主品牌近年來在乘用車市場中份額穩中有升。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在產品安全和售后服務方面都在奮力追趕行業先進水平,并已取得成效。
我國很多自主品牌車企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正確的發展之路,關鍵是看能不能抵住誘惑與市場壓力,憑借足夠的耐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不懈,在正確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