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創造兩家世界級500強公司,已經是個“古老”的傳說。可是他只身拯救日航,卻是發生在每個人眼皮底下的事情。2010年2月1日稻盛接盤申請破產保護的日航,截至2011年3月底,日航在全球航空公司盈利第一。這其中發生的許多事,可能會更真切地喚醒我們。
稻盛接盤日航時,面臨很大的風險。公司面臨倒閉,人才流失,管理層松散,沒人安心干活。人們都說,人心已經死了,老天爺來了也沒有辦法。
稻盛不懂航空業,他沒有放心的鐵桿團隊,他沒有掌握客源,他沒有航空業管理技術,他沒有日航先前的領導人和高管那樣令人炫目的資深航空背景。看上去,這個年老的“外來戶”,沒有一絲勝算。
臨危受命的稻盛卻沒有這些擔心。他回到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個原點上來,用純粹的視角看人看物,讓他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放空自己
稻盛放空自己,把困難、成見、經驗、手段、身份、混亂、無效率、推諉等等都扔進了太平洋。
這個老人是個新手,他愿意跟人學習航空業管理。他準備用生命去了解、體驗和全部地驗證事實。
這樣他很快統攝了那些因為維護自己的成見而無法與人溝通的高管。
近八十高齡以身作則
企業家自己不達到那種付出不亞于任何人努力的狀態,只忽悠員工去達到那種狀態,是絕對不長久的做法。
3萬名員工6萬雙眼睛盯得死死的,就看你稻盛為什么做、怎么做了。
稻盛以近80歲高齡,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由此點燃和感召了員工們不甘平庸的靈魂。
不換思維就換高管
一周5天,稻盛在日航工作4天。上午輪換著部門給高管開會。聽到有問題的地方會直接指出來,而不會顧及參會者的面子問題 有時會讓人很沒面子,有時會讓人感到要找個地縫鉆進去。
稻盛的觀點明確:如果不換思維,就靠邊站。因為這是一場關于生命尊嚴的戰斗。如果有人推諉,認為一件事沒有辦法完成,那么就找可以完成的人試試。
日航的高管被他換掉了50%。
雖然這樣,整個過程中,人們沒有怨恨,人們都感受到了稻盛骨子里的大愛,這避免了出現通常情況下被裁者接受不了的尷尬場景。
砍掉一半的航線
虧本的航線,是社會不需要的航線,應該立刻砍掉。這個決定很難下,在日本社會,就更難下這個決定。稻盛和夫知道,必須要面對這個困難,做出這個決定的背后,真正的困難就在于,要砍掉航線,就必須要裁員。
稻盛的決定,基于他對裁員這件事,有著充分的準備。他用足了心思,內在的慈善和智慧,源源不斷涌了出來。
裁員員工不下崗
為了生存而做出的裁員決定,稻盛做了很多計劃 ,他發動6000多家參加自己的盛和塾的學員的公司,積極為從日航下崗的員工計劃 工作。
17000名下崗員工中,最后只有170人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沒有實現工作計劃 。
稻盛也對留在日航的員工說,要發奮努力工作,爭取早一天讓那些下崗的人回來。這也讓留下來的人吃了定心丸。
與員工近距離接觸
在日航的所有能抽出來的時間,稻盛都會走到一線員工之間,跟他們交流、握手、傾聽。
稻盛在3個月的時間內,與所有日航的員工見面、握手、打招呼。這種招呼類似于活佛給信徒“摸頂”。
這種儀式拉近了稻盛和夫與員工的距離,員工們處于振奮的狀態,對克服困難也有了信心。
推動晨讀日航哲學
稻盛沒有在日航直接推行稻盛哲學,而是適應日航土壤把稻盛哲學改造成為日航哲學,發生在重振日航一個個現場的故事。
在稻盛看來,公司要形成整體力量,就必須有一個統一思維方式。這個思維方式就是敬天愛人與作為人何為正確。
在日航,稻盛晨讀“日航哲學”,這是讓公司統一的靈魂氣息滲透到每個現場當下的方便形式。
力行正道,垂直攀登
稻盛堅信,想達到高目標,就要力行正道,垂直攀登。在這個過程中,無論遭遇什么困難,都不能有瞬息迷茫,要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只有持續付出無止境的努力的人,才能突破困境。
激發被認可的力量
胡蘿卜加大棒,這是我們習慣的激勵措施。稻盛沒有太多胡蘿卜供他獎勵表現優秀的員工。他要在日航貫徹“最小的費用,最大的收益”這一經營原則。
每個人物質上所得到的,跟他的付出不成正比。可是日航人還是爭先恐后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為什么?
這是稻盛對人性原點的深刻理解。人有兩個本性,一是動物的占有欲,占有更多自己需要的東西;二是被認可,被周邊的人、被社會認可。
稻盛激勵的重點放到了被認可這個基點上。員工當期貢獻與當期收入絕對不掛鉤。但是貢獻大了,一定會給你足夠的名分認可。
心氣相通的能量
把以上的所有點匯集到一起,就可以用一個詞組來形容,即心氣相通。
稻盛憑借他的一顆純粹的心,可以與他的團隊心氣相通,與公司全體員工心氣相通,與乘客心氣相通,與潛在乘客和客戶心氣相通,與日本人心氣相通,與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心氣相通。
一旦在人與人之間心與心連接起來的時候,所產生的能量無法估量。
在稻盛的宣傳下,日本盛和塾的6000多個會員企業,在他們相關的日程計劃 中,乘坐日航都是一門必修課。稻盛和夫甚至“催眠”了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那些聽了他體驗報告的人,他們在同等條件下,都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日航出行。
信任管理的領導力
把稻盛拯救日航從管理上作進一步的提煉,可以概括為信任管理。是“信”,是心氣相通的“信任”給日航帶來了變化。
稻盛在50多年的經營中所確立的“信”,意味著自信 信人 被信 互信。稻盛管理是從“信任”開始,也可稱為“信任管理”。“信任管理”的要害是:以心為本,以信為門,發心于仁,踐履于信,開啟每個人的源頭活水。
從深入骨髓的自信開始,稻盛形成了一個強大無比的氣場,使得稻盛周身散發出一種高能量的領袖魅力。“自信不疑人,疑人不自信”。信人,就把一種正向能量注入了與人的關系中,就有可能激發和滋養對方許多善的或正向的行為。
無疑,總結而言,稻盛和夫在拯救日航時,從當事人出發,純粹一點,不離新鮮活潑的現場,造就生生不息的場域,這些做法,是在當前浮躁的中國商業世界里,重構商業倫理不錯的出發點。
(作者為 北大 企業家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