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百利的奇跡
1971年,一個性情溫和、名叫達文·史密斯的人獲得提名,接任老牌制紙公司金百利總裁。當時的金百利經營步履蹣跚,20年來股價表現落後一般市場多達36%。原來擔任金百利律師的史密斯心中充滿懷疑,覺得董事會做錯了決定。當徹有董事將他拉到一旁,指出他其實條件不足。但是他還是當上了總裁,而且一做就是20年。
在這不可思議的20年,史密斯帶領金百利進行令人震驚的轉型,搖身變成世界知名的消費紙用品大廠,甚至超過史谷脫與寶潔兩大公司。金百利的累計股票報酬率比整體股市高出41倍,即便惠普、3M與通用電氣等模范企業也相形失色。
史密斯再造金百利的故事,堪稱20世紀企業領導人引導企業由平庸走向偉大的最佳范例之一。然而,沒有多少人認得史密斯,他自己可能也寧愿隱身幕後。史密斯正是典型的第五級領導人,融合極度謙遜個性與強烈專業意志的組織領袖。
第五級是管理能力的最高層級。擁有前面四級的能力的領導人,盡管也能爲企帶來高度成功,卻仍不足以讓企業向上提升,轉化平庸成爲持外的卓越。
第五級領導并非惟一要素,但是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研究顯示,如果沒有第五級領導人掌舵,由平庸到偉大的轉變很難發生。
吉列公司
吉列公司1975年至1991年期間的首席執行官科爾曼·默克勒是典型代表之一。他保守而和藹,彬彬有禮,極具貴族風度。在位期間,吉列公司三次面臨被收購。在多次史詩般的商業戰投中,默克勒始終保持謙遜有禮的風度。在危急關頭,他仍然保持平和的態度,每次在被收購之前都成功地扭轉了乾坤。
如果從默克勒謙遜的外表,推斷其內心脆弱,那就大措特措。在一場爭奪代理權的商戰中,默克勒與其高層管理團隊曾挨個地和成千上萬的投資者協商,以爭取他們的支持。默克勒從不輕言放棄。他原本可以輕輕松松地將成百上千萬美元塞進自己的腰包,激流勇退,但他仍然選擇了為吉列公司的遠景目標而努力奮斗。
令人遺憾的是,默克勒沒有機會享受到自己的豐碩成果。1991年1月,吉列公司收到了《福布斯》雜志的新書樣本。在封面上,設計師將默克勒定位在山頂上,手拿巨大的吉列剃刀置于頭項,擺出勝利者的姿勢。看到自己16年的奮斗獲得了公眾的認可,回到辦公室后沒過幾分鐘,默克勒碎然倒地,由于心臟病突發而身亡。
即使默克勒知道自己會累死在辦公室,他仍然不會改變其工作方式。在其平靜的人格面具下,隱藏的是強烈的思想,是一種事業唯美的奉獻精神。默克勒絕不合將公司拱手交給那些會損害其健康發展的人。
默克勒的故事,強調了第五級領導者謙遜的一面。這些第五級領導者總是談論公司,談論其他執行官的貢獻,但卻本能地回避談論自己的作用。即使被迫談論到自身時。他們也只是說些諸如“我希望大家不會認為我很專橫”或“我認為我所他的極其有限。很幸運,我們公司擁有很多杰出的人才”之類的話。一位第五級領導者甚至宣稱:“在我們公司中,有很多人都可以比我干得更出色。”
MBA案例:第五級領導者的案例分析
- 本文分類:管理案例
- 本文標簽:案例mba領導者
- 瀏覽次數:19 次瀏覽
- 發布日期:2013-11-10 00:53:07
- 本文鏈接:http://www.hxsq45.com/guanlianli/16562
- 上一篇 > IBM——不斷重構的典范
- 下一篇 > 比亞迪汽車業務敗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