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夢想是基業長青,但往往事與愿違。根據權威統計顯示:創業三年以上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4年,97%的企業活不過三代。
長壽企業的“秘訣”
在長壽企業的國家排名中,日本第一,德國第二。全球兩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146家在日本,約占總數的60%!十一長假期間,我特意“拜見”了位于日本大阪的千年老店——金剛組(KONGGO GUMI)。
金剛組始建于公元578年,專營佛寺建筑及維護。金剛組創始人家族的祖訓中有兩句話很醒目:一是“不追求賺太多的錢”,二是2006年債務危機的劫后余生之時新加的“永不負債”!用腳丈量了一下,其辦公樓寬度大致相當于一個便利店,5~6層高。可見,金剛組的長壽秘訣是“一小二專”!
德國西門子的長壽秘訣則不同。它的歷史簡單體現為10項“發明”:1847年第一臺電報機;1866年第一臺發電機;1881年第一臺有軌電車;19世紀末引領全球電氣化;1924年第一個交通信號燈;1939年第一批電子顯微鏡投放市場;1958年第一個SIMATIC控制器(即自動化);1985年第一輛城際特快電車;2009年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2016年發布MindSphere系統讓電氣化設備直上云端。西門子公司這10項“第一”若用一個字貫穿,那就是“電”。西門子以“電”為本,不斷創新、轉型,可稱為現代長壽企業的秘訣。
長壽企業的兩大秘訣,背后是私有和公眾兩種企業經營模式。許多人片面解讀“工匠精神”,卻常常忽視它背后的制度選擇。在兩種企業經營模式的背后,人們會看到兩種投資人或風險承擔者,一是不流動的投資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二是流動中的投資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股東。通俗地講,一個是用自己的錢賺錢,一個是用別人的錢賺錢。在多數情況下,長壽企業賴以生存的“工匠精神”和現代企業賴以生存的“創新精神”是相悖的,而在西門子我們卻看到了兩種精神的融合:工匠精神體現在“電”——立業之本;創新精神體現在“變”—成功之源。
要利潤還是要市值?
相比之下,我更推崇西門子的長壽秘訣,理由有三:第一,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是現代企業的內在趨勢,而以手工制作為主導的工匠精神,無論如何精益求精,遲早也都會被數據化/智能化的創新所替代;第二,產業創新的趨勢必然要求現代企業追求規?;瘮U張,家族直接參與管理的模式必然會被企業經營職業化/全球化取代;第三,用自己的錢賺錢是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業模式,而現代企業是用別人的錢賺錢,所以會在企業商品化的戰略下追求市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是資本家獨占,市值最大化的目標是資本家控制下的參與者分享。
如今,人們評價企業的標準早已不是利潤多寡,而是市值高低。在產業創新時代,長壽企業會越來越稀缺,在市值最大化目標驅動下,企業很難做到工匠精神與創新精神的統一。因此,企業的平均壽命呈趨勢性下降。
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自1920年代開始統計以來,已經從平均67年下降到2015年的平均12年!誰會是下一個長壽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