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全球化,我想說一段我在中國溫州丟失手機的經歷。前段時間,我在溫州訪問那里的企業,快結束參觀時,發現我的智能手機不見了。隨后我到了上海,通過智能手機的定位,發現我的手機現在香港。回到日本后,我通過遙控操作,把手機里的文件全部刪除了,這或許就是全球化的一種具體表現。在云計算時代,雖然我們遍布在世界各地,看似互不相干,但實際上被“網絡”連在了一起。通過這次手機丟失的事情,我深刻地感受到,企業的全球化行為不僅僅是簡單的進出口貿易,而應該有更廣泛的延展,因為“網絡”已經把我們緊密地聯結在了一起。
智能手機的出現,改變了商業模式,企業只有適應這個潮流才能生存下去,特別是我所從事的IT行業,商業模式變化得更快更早。這些改變無論是對中國企業,還是日本企業都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因為這是一個沒有歷史經驗可借鑒、可學習的全新事物,是需要我們去創造的新東西。
關于日本的全球化,我覺得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國內市場基本飽和,日本企業迫不得已要走出去。我上任社長到最后離開索尼期間(1995年至2005年)的日元匯率升值了4倍多,這是日本第一階段的全球化。第二階段的全球化主要是日本企業面對歐美地區的擴張。目前進入第三階段,日本企業面向亞洲的全球化。制造業一直是日本的強勢,亞洲廉價的勞動力和廣泛的市場,使日本企業把目光轉回了亞洲。我認為今后可以通過深入的溝通和合作,使日本企業與其他亞洲國家企業共同發展。
提到日本企業的全球化,不得不提到索尼公司,這是一家非常全球化的企業,不但業務全球化,文化也是全球化,比如它對于員工的國籍沒有任何差別看待。我覺得今后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應該對不同的東西抱有一種包容態度。不管你的業務是在一個經濟落后的地方,還是在一個伊斯蘭教區域,對于不同于自己的領域要保持一種包容的態度,不要去指責,而是要取其精華,共同創造。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對于中國,我最近讀了一本華人寫的,關于成為最強國家條件的書。書中寫到,不管是羅馬帝國,還是中國的唐代,還是英美國家,這些“強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對于不同文化的包容。
亞洲各國存在害怕、恐懼中國的情緒,這對于中國的全球化進程而言,會成為一種阻力。中國應該更加包容,這一點對于推動全球化非常重要。
作者出井伸之為前索尼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