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是發展的基礎,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和氣生財,以和為貴”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
遠在幾千年之前,我們的老祖宗都能認識到這一點,說明了“和”字的重要性,如今在國際方面雖然倡導“和平發展”,但是美國一意孤行帶領著一些西方國家發動了一些侵略戰爭。美國雖然在戰爭上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就其現在的結果來看,美國經濟及西方國家經濟在這幾年中節節衰退。
中國“文革”使發展倒退很多,變革 開放以來,中國奉行了“和諧發展”,結果的經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很多公共管理部門或企業組織,由于權責利的爭端,導致效率下降,企業效益下滑的現象屢見不鮮。
很多家庭,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親親不和導致了家庭衰落。
很多個人,好爭好斗,與他人不能和諧相處,結果失去他人的幫助,導致個人不得發展。
不論是任何組織,任何家庭,任何個人,只有和諧才能獲得發展,和諧才能取得進步!和諧不是口頭上的,而是要做出來的,需要從幾個方面來認識。
首先,從世界角度來講,要認識到和諧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不和諧對人類發展的危害性。要不斷地調節國家之間的摩擦,改善國家之間的關系,重視“和平與發展的關系,才能從大局上走向和諧。
其次,從國家角度上講,要調節國家分配關系,注重民生問題,不斷倡導和諧觀念,不斷提升國民素養,才能達到和諧。就拿重慶發展來講,薄熙來把促和諧落實到行動中,倡導共富作為重慶發展的重點,在實際中從各個方面采取了縮小貧富差距的措施,結果是GDP得到了增長,重慶得到了很快發展。
再次,從組織角度來講,要合理調節組織之間、組織與成員之間以及成員與成員之間的利益關系。無論組織之間、組織與成員之間還是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不和諧都是因利益不同而導致的。組織要和諧發展就必須不斷加強組織對和諧的教育與疏導,增強組織對和諧必要性的意識,統籌利益。組織人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獲得組織的和諧發展。
第四,從家庭角度來講,家庭要和諧不但要注重利益關系的調節,還要注重和諧因素的創造,例如重視情感,少爭吵,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團結友愛,家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五,從個人角度來講,俗話講:“禍從口出”,閑事莫論他人非,多幫助他人,少責怪他人,多理解他人,多包容他人,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幫助,有了幫助就會迎來發展。
綜上所述,不論是世界、一個國家、一個組織、一個家庭抑或一個人,只要和諧,和氣,以和為貴為出發點,就會得到很快的發展;凡是搞不和諧因素的,都會發展滯后甚至是倒退。所以,和諧是發展的基礎,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