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至今仍是企業界制定戰略時的主流指南。他們習慣于通過分析各種經濟力量(五力模型)來尋找更佳的商機,從而作出戰略決策。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套理論的邏輯太過強大了。不過,邏輯思維有長處也有短處:長處是它聽上去邏輯強大,非常有說服力,短處則是無法產生能夠顛覆性創新,很少有創新是分析出來的。
如果你分析蘋果的創新戰略,你會發現那些創新產品很少是分析和規劃出來的。他們就像制作花瓶一樣,之前只是有一個大體印象,很多細節未必很清楚,正是在轉盤旋轉的過程中,花瓶才慢慢成型。喬布斯并非是一個創新的先知,他在走到那一步之前,往往也并不知道未來是什么樣子。那些創造歷史的人通常不是理論分析者,他們依賴自己的直覺。
一個優秀的戰略制定者,不僅僅需要很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還需要很強的直覺感受。他們必須同時是優秀的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近期關于人類認知的研究發現,戰略領導者若能利用聯想思維去發現、利用并說服各方接受遠離現狀的機遇,通常會取得更好的結果。戰略創新不僅依靠理性分析,同樣也需要直覺靈感,創新戰略是理性和感性結合的結果。
這個理論和亨利.明茨伯格的戰略手藝化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他認為,邁克爾.波特的框架對我們分管邏輯、分析、數字的左半腦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但完美和漂亮的框架很可能只反映了事實的一半真相。明茨伯格認為,戰略是在學習和嘗試中產生的,是企業的管理者通過綜合各個方面的信息而得到的。這是一種新的視角,一種會啟發創新的視角。
為了啟發戰略制定時的創新思維,戰略領導者從事以下三項關鍵任務時面臨的巨大挑戰:第一、發現機遇,第二、抓住機遇,第三、認可機遇。在一個擁擠的市場中,要發現機遇是很困難的事情,要讓別人理解并接受自己發現的新戰略也絕非易事,同樣要讓外部的利益相關者接受公司改變身份認同,放棄行業中原有的戰略選擇,更是難上加難。
聯想思維可以幫助戰略領導者管理自己和其他人的思維。采用這種方法時,戰略制定者會將某種商業情境與直接或者間接經歷過的其他事情進行比較,形成新的思路,根據既有經驗重新理解當前的情境。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在處理相對熟悉的環境時會非常有效;而在陌生、模糊不清的新環境里,聯想思維則是一種更加自然的推理機制。
人們常常建議戰略制定者“跳出固有的思考框架”,不過這并非易事。利用系統的聯想思維,領導者可以學會如何發現遠離固有認知的機遇,培養重新構思業務的技能。他們還可以學會如何激發正確的聯想,引導他人形成類似的新思維。掌握了戰略領導者必備的這種新心理學觀念,在認知關系上原本距離遙遠的機遇便不再遙不可及。
戰略創新中的心理學
- 本文分類:戰略管理
- 本文標簽:戰略創新心理學
- 瀏覽次數:15 次瀏覽
- 發布日期:2013-10-03 10:55:35
- 本文鏈接:http://www.hxsq45.com/wk_zl/22191
- 上一篇 > CEO如何挑選接班人?
- 下一篇 > 企業戰略管理的5P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