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制定企業的戰略定位,選擇競爭戰略。對于外部環境,企業的機遇是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威脅是同類企業競爭日趨加劇,包括許多民營企業也加入競爭。而國有企業的靈活性不如民營企業,這對企業是不利的。
2、在我國企業中成功運用戰略成本管理方法應有效運用價值鏈分析,提升競爭力。樹立新企業觀,強調企業的上下游各方是整個虛擬企業的基本組成部分。將虛擬企業看成是多職能組織的價值鏈,并以多職能為中心進行管理,取長補短,實現產品價值、產品成本的最優組合,這是與企業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提升競爭力相適應的。
3、控制成本動因,獲取競爭優勢。企業只有控制其主要價值鏈活動的成本動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結合我國企業實際情況,在沒有全面實行戰略成本管理體系之前,我國企業應先從規模、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產品設計和相互關系等成本動因入手進行合理控制,使企業的成本降低,競爭地位得到提升。
4、在我國企業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逐步推行作業成本法和作業成本管理。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持續的利潤增長以及長期的繁榮發展。企業在競爭中無論是采取低成本戰略還是產品差異化戰略,經營活動的各方面都要涉及到質量問題,企業選擇低成本競爭戰略并不意味著它要生產劣質產品,低價位的產品也必須滿足顧客期望。
5、完善會計信息系統。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完善,有利于企業取得戰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支持。戰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與現行的財務會計信息和現有的管理會計信息各不相同?,F行的按成本項目和成本要素提供的成本信息必須重新整理(間接費用和外購技術尤其如此),以與各項價值活動相匹配,并全面而正確地反映各種產品已耗、未耗或預計將要消耗的資源。
綜上所述,企業通過戰略成本管理實踐,向戰略成本管理方向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預示著戰略成本管理在我國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盡管一些企業在應用戰略成本管理的實踐過程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不難看出,這些應用只是戰略成本管理的內容體系中的一部分。要全面推進戰略成本管理,有待于企業進一步改進內外部環境,在經濟活動中不斷創新。通過汲取國外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技術,將國外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與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走出一條符合企業自身利益的、管理科學化的、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道路,推動企業的經營管理上臺階,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成本損耗,提高企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