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按照開盤價72.9港元計算,公司總市值約為4000億港元(約合510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值第四高的科技企業。
“感謝曾經的投資人以及今天及往后的投資人。”王興在敲鐘現場說。
作為美團點評的A輪投資人,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做出了積極的回應,向美團點評發出了一封恭賀信,這也是他首次向上市的被投企業發信祝賀,信中表示:“這可能是我們十幾年投資歷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經歷百團、千團大戰,O2O一撥撥企業的跌宕起伏后,美團不斷拓展新的本地生活領域。”
紅杉資本在2010年成為美團A輪融資的唯一投資方,并在公司后續的B、C、D輪融資和美團點評合并后的新公司融資中持續加碼。截至美團上市前,紅杉資本的持股比例為11.4368%。
其實,從紅杉對美團點評的投資中可以看出,一旦看好項目,建立信任基礎,便會持續多輪跟進投資是投資機構近年來的投資趨勢。
多輪次持續跟進投資
根據投中集團CVSource的數據,美團曾先后進行了七輪融資。其中,公司在2017年10月以300億美元的投后估值完成了約40億美元的融資。
前述融資過程中,紅杉資本是典型的多輪次持續跟進投資的代表。
王興與紅杉資本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05年,這是王興第一次接觸到VC。當時他的校內網剛上線10天,就接到紅杉團隊陸勤超的電話邀約。
此后王興創辦飯否時曾與周逵有過交流。2010年美團網上線當周,收到了計越的短信,很快與孫謙見面并獲得了投資。
“客觀地說,美團當時有很多選擇,但是王興堅定地選擇了我們。”沈南鵬感謝王興在美團創立之初就選擇了紅杉。
美團B輪融資的時候曾經遇阻,甚至出現領投基金簽完投資意向書后放棄的情況,紅杉還是堅定加倉,完成了美團B輪的領投。
沈南鵬說:“在紅杉的價值觀里,作為投資機構,最可貴的就是雪中送炭,在困難時刻給予支持。”沈南鵬堅持加碼投資美團,除了對美團的堅持看好,還有對王興本人的信任:“王興是少有的對野蠻生長的中國互聯網格局有著清晰認知的思考者,是將思辨精神運用到企業管理中最好的企業家之一,這或許也是美團不斷越過山丘,獲得更大成功的原因。”
重要投資人
王興稱紅杉資本對美團來說是一家“非常堅定支持的投資人”。他曾公開表示,紅杉是美團網和大眾點評最重要的投資人,在兩家企業的合并中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2015年10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宣布合并。與中國市場上過往的互聯網合并案不同,新的公司在合并之初實行了Co-CEO架構。
在對美團和大眾點評兩家公司的投資中,紅杉均是被投企業的A輪投資人,且是當輪次的唯一投資方。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時,紅杉是美團最大的機構投資人。
同樣的重要作用還發生在美團對摩拜單車的收購案中。紅杉資本在2016年投了摩拜的C輪融資,也參與了摩拜的后續多輪融資。
過去幾年中,天使投資機構和VC投資機構持續跟進過往投資項目的案例屢見不鮮,也有很多VC機構成立了專門的中后期基金,參與到更成熟階段、更大體量的項目投資中。
除了在美團的案例上,紅杉資本在很多投資中均采用了持續多輪次投資的方式,這使得紅杉在被投企業上市時仍持有大量公司股權,并通過項目的持續增長獲益。
有受訪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說,VC機構與過往被投項目之間有較好的基礎信任,在看好項目長期發展的情況下能夠很快作出投資決策,即可以通過更大額度的參與獲得更高絕對回報的可能,也可以通過更大的參與度推動行業資源整合的可能。
打破階段邊界
紅杉資本曾在天使階段投資了100多家初創企業,其中就包括美團點評、360和達達等。基金從這些早期項目中收獲頗豐,也堅定了團隊將投資階段向更早期延伸的決定。
“早期投資是紅杉的DNA,這使得我們往往能夠成為高成長企業最早、最重要的投資人。”沈南鵬說。
今年6月,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宣布全面發力天使投資,在投資序列中單列“紅杉種子基金”。這只種子基金的成立即在延續美團式的投資:在創業團隊成立之初即支持企業成長,并在公司后續融資中持續進行投資跟進。
其實,投資機構在企業初創階段即成為投資方,并在公司后續融資中持續跟進的投資思路已經為很多投資機構采用,市場上也已有一批VC機構成為創業團隊創始投資人的案例出現。包括IDG資本、今日資本、德同資本等都有類似的操作。
德同資本創始合伙人邵俊在近期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曾介紹,團隊已經將“早期卡位、持續加持”作為重要策略之一。
具體來說,德同在早期投資方面,在天使輪和Pre-A輪成為初創企業的投資方,并在后續多個輪次持續進行加持。以這一方式投出的項目包括影譜科技、鑫國動力、小電科技、微拍堂、聯易融、輝銳光電等。
“德同在更早期進行投資布局,但并不是以天使基金的打法。我們主要還是為了在早期就進行卡位,而非以廣撒網式的投資去博概率。”邵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談到品牌VC持續跟進過往投資項目的選擇,泰合資本創始合伙人郭如意分析稱:“這些機構在投項目的過程中,其實還是偏謹慎的,更加傾向于中后期這些相對穩定的,或者說已經跑出來的proven leader(“已證明的市場領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