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重大變革帶來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國內的傳媒格局也隨之風起云涌。傳統報業生態環境所遭遇的競爭之激烈、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
根據中國廣告協會報刊分會的數據,今年1-5月合計報紙廣告降幅達到32%,創造自2012年進入下降通道以來的新高。與之相對的是,新媒體產業迅猛發展并掀起了媒體產業革命的新一輪浪潮。
面對新的媒介環境,報紙的閱讀率和影響力急劇下降,報紙的贏利能力急劇衰退,傳統報業尋求媒介融合、主動“謀變”的意愿進一步增強。在國家大力倡導“互聯網+”和資本市場的力量進一步凸顯的時代背景下,報業集團通過打包新媒體資源上市來引進社會資本的參與似乎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然而也充滿變數。
主動謀變
與國內主板上市或者海外上市而言,通過新三板融資具有相對優勢。新三板對企業的財務要求較低,同時還具有進入政府扶持視野、為轉板IPO創造可能等潛在效果。通過掛牌新三板,有利于報業新媒體集團獲得資金、管理、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資源。
首先,有利于拓寬融資渠道。傳統報業要實現轉型,需要大量的資本和長期的培育,有效的資本手段是撬動報業轉型的杠桿。掛牌新三板有助于完善報業新媒體集團的資本結構,提高其融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增強發展后勁。
其次,有助于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報業新媒體集團要想做大做強,僅僅依靠內容的創新提升還不夠,還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的現代企業制度。掛牌新三板有利于規范其企業運作流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再次,更好地實現人才驅動和技術驅動。在現代的人力資源環境下,如果沒有傳統的“鐵飯碗”,股權激勵制度對于吸引高端人才就顯得至關重要。在互聯網已成為整個社會的底層架構和標準配置的當下,報業轉型還必須以技術為驅動,而技術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人才。
時代縮影
技術與資本的結合早就不是新鮮事,互聯網的發展本身就見證了二者的結合將會催生生產力的大解放。在相關產業政策利好、消費產業升級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傳媒業市場的價值也日益被看重。報業新媒體通過掛牌新三板來助力傳統媒體的升級轉型和融合發展,就是這個媒介變革的時代背景的一個縮影。
面對互聯網新媒體經濟的大潮,報業集團紛紛加快了戰略轉型的步伐。由完全依靠紙媒業務的單輪驅動向傳統媒體業務、新興媒體業務和多元化業務的多輪驅動轉變成為眾多報業集團的選擇。在發展戰略上,也集中表現出傳統紙媒業務的轉型升級、新媒體業務的加速布局及非報業務的多元化拓展的特點。
通過掛牌或上市來推動傳媒產業創新轉型、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成為媒介變革時代新的注腳。報業集團需要嘗試從傳統媒體運營商向全媒體運營商和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轉變。同時,我國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也正在形成,“移動互聯網+”未來也存在廣闊的想象空間。
報業集團的掛牌和上市也是國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政府對于媒介轉型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與其他互聯網企業相比,報業新媒體集團能夠順利掛牌或上市離不開政府的參與。遼寧日報新媒體八個月完成重組、股份制改造和新三板掛牌,也有賴于遼寧省委宣傳部和有關廳局的大力支持。
道阻且長
媒介融合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過程。報業新媒體集團掛牌或上市更多的是為了募集轉型升級所需資金,進而促進企業向新媒體、非主營業務領域拓展。然而,登陸資本市場就是踏上發展快車道,所有的財務數據、業務拓展情況已被公之于眾,所以對于其自身發展也同樣充滿挑戰。
從發展邏輯上看,媒介轉型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取決于報業集團戰略調整和結構優化的實現情況。在掛牌或上市之后,更需要加快經營理念、模式和方法創新,在堅持傳統媒體“媒體本位,內容為王”這一傳播邏輯的同時,順應互聯網“開放分享,用戶中心”的邏輯。
在當前產業大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報業集團的轉型還必須具備跨界思維。這就要求報業集團一方面要跳出傳媒看傳媒,除了傳媒業之外還要積極進入其他產業,以充分發揮傳媒的品牌價值;另一方面還要跳出經營看產業,不能僅僅從經營層面來看待產業運作。
此外,在當前并不完善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報業新媒體掛牌或上市如何擺脫“對市場講故事,對領導擺姿態,對員工玩概念”的怪圈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面對互聯網帶來的革命,報業集團的轉型才剛剛開始,隨著大數據、可穿戴設備、云技術、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成熟,這輪關于轉型的探索將一直是一個進行時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