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2O的市場格局
如果需要用兩個維度來梳理出O2O市場的本質邏輯,那么最關鍵的兩個維度就是頻率與單價,根據這兩個維度,我畫出以下象限。
高頻低價
目前O2O中只有兩個可以算是高頻低價,第一是打車,第二就是外賣,兩者是風口中的風口。對比打車和外賣,其他都屬于低頻領域。原因是這兩個需求本身就存在,而且規模不小?;ヂ摼W的方式會讓連接更便捷,平臺要做的就是將原有的產業進行升級,將線下服務標準化,讓用戶利用互聯網享受到一步到位的服務。
高頻高價
不存在該模式,之前不存在,今后也不會存在。
低頻低價
以移動醫療為案例,因為用戶的生病頻次不高,所以使用對應頻次不會高,培養用戶習慣需要足夠長的時間。對于小公司來說,做這一塊市場的未來不會特別明朗,因為投入不能立竿見影。所以,該領域需要不惜血本的燒錢,看誰燒到最后而已。但是無論怎么樣,最終還是會回到BAT掌中。為什么?因為只有BAT掌握著用戶最終的支付體系,BAT掌握著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脫離支付的場景不可能存在。
低頻高價
雖然頻次低,但是單價高,依然能夠大量產生流水。上門干洗、上門按摩、上門做飯等O2O已經驗證了模式的可行性,并按照標準化流程化的方式迅速擴張,從一線城市迅速打開后再往二三線城市進軍,這和加盟店打法沒有本質區別。
最后再說下,O2O領域其實重點在線下,線上開發成本相比于地推成本并不高
我和一位O2O創業者曾聊過,不無夸張地說,O2O的10%是線上的事情,90%是線下的事情。而該領域從本質來看依然是一個傳統生意,線下組建強大的服務團隊,找到需要服務的區域,挨家挨戶以及站在大街上的精準散發傳單宣傳。本質上,O2O是將原來用戶需要抵達某地享受的服務,升級為在家在公司就能享受的服務,所以,O2O對創業者的線下執行力要求極高。這就是為什么地推最強的兩家餓了么和美團外賣恰好也是外賣O2O的前兩名。
二、以外賣為例,O2O與BAT的關系與未來
在這個時代,在某個O2O垂直市場想要獨自占山為王是不可能的。這個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所以不會像傳統行業那樣只需要做好服務就行了?;ヂ摼W的本質就是連接,對于O2O服務來說,他們全都不可能脫離BAT。因為BAT掌握著支付系統,掌握著平臺資源,掌握著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只有與其合作,才能有很好的發展。而從用戶端來說,他們也已經習慣于使用BAT的APP,他們想要獲得服務,也習慣從高頻需求應用中找到自己的低頻需求。
這就帶出了O2O另外一個重要邏輯——共享。這是一個跨界共舞的時代,BAT中誰掌握越多的大數據,誰就越能掌握未來。
以外賣O2O為例,其中的大數據有著巨大價值,以下是最明顯的兩點:
第一,隨著配送次數的增多,外賣平臺將分析積累的數據來設計配送路線,提升配送效率。等這些物流有了標準化的成熟方案,就有機會擴展到其他領域,比如生鮮領域、同城送達等等涉及同城物流的領域。
第二,通過對用戶消費數據的收集,平臺可以為用戶推薦餐廳;餐廳也能根據平臺共享的數據分析用戶的喜好,優化經營策略;對平臺而言,這則是個流量變現的切入點。發揮大數據價值,能讓用戶、商戶和平臺三贏。
所以除了解決用戶吃飯問題以外,通過大數據挖掘,外賣平臺還有更長的產業鏈可以去覆蓋。相比于打車,外賣行業蘊含的潛力更大。BAT的目標是將所有行業都整合到大數據中,實現高效的商業帝國運轉,所以外賣O2O是其絕不會放過的領域。
三、O2O,互聯網進化的從虛到實
2000年時,人們對互聯網的期待過高,導致了最終的泡沫。最近,納斯達克收盤創新高,超當年互聯網泡沫的記錄,泡沫論又再掀起。但我對此依然比較樂觀,從前的互聯網因為都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沒有強關系,所以所有期待注定落空。但如今的互聯網已經深入到實體經濟之中,如果有泡沫,那么也只是那些飄在半空中的虛擬經濟會出現危險,但是已經與傳統行業深度結合的互聯網公司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所有已經成熟的傳統行業都代表了已經成熟的用戶剛需,而那些率先與傳統行業進行融合的互聯網公司不可能被隨意撼動與取代。
再回到外賣這件事情,餐飲就屬于最為高頻的剛需。占據外賣市場80%市場的是BAT系列,這也說明了BAT的格局與遠見。說到BAT的入局,再談一下餓了么,美團、淘點點和百度外賣原來都已有海量的資源與經驗進行地推,餓了么作為一家在早期沒有任何巨頭背景的公司,能夠一路殺出來,最后拿到騰訊的投資,并始終保持市場領先地位,是一個相當接地氣的O2O公司,而也正是餓了么,才讓騰訊有了入局的機會,并最終在外賣O2O領域再次形成三巨頭三足鼎立的格局。
毫無疑問,就當前而言,外賣O2O的市場版圖仍將繼續擴張,期待他們各自之后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