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經濟收益來看,中小企業占企業數量的99%,貢獻了50%的稅收、60%的GDP、70%的創新和80%的就業,但從生存環境來看,中小企業一直以來得不到資本市場的有效服務。“融資難”,已成為中小企業主的口頭禪。
理論上,中國資本市場設置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多層次結構,能夠為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創業企業等各種類型的企業提供資本市場服務。事實上,中小企業的上市條件跟主板一樣,因此,市場一般把中小板也歸為主板。這造成了一種困境,創業板法定上市條件雖然很低,但實際審核的條件很高,被市場戲稱為“創業成功板”,對于大量創業中的企業,只是一個“夢想”。
以中關村為例,符合法定上市條件的企業超過1000家,而2012年年中IPO暫停以來,排隊上市的企業就達到800家,即使沒有暫停的2011年和2010年,每年上市的企業家數量也僅在300家左右。
資本市場如何更好地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業企業提供服務,成為建設和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重點,而新三板,則是重中之重。
2013年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將“出臺擴大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范圍方案”列入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而到了6月19日,同樣是這一會議,將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列為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八大政策措施之一,其中提出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
“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的正式名稱。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新三板定位于為成長型、創新型的中小企業提供股份轉讓和定向融資服務。
新三板的前身是“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原本,在這個轉讓系統內流通的是交易所退市企業和其他舊交易系統中的掛牌公司。而從2016年開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注冊的企業,可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為加以區別,市場稱其為“新三板”。 2012年8月3日,新三板擴容,可申請掛牌的范圍新增三個國家級高新園區內注冊的企業,分別是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天津濱海高新區。 2013年1月16日,新三板正式改名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國務院批準其為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將掛牌企業范圍由現在四個國家級高新園區注冊的企業,擴容到全國所有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中國證監會正在制定配套制度,預計2013年年底前正式擴容,屆時全國范圍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申請到新三板掛牌交易。 |
和以前的資本市場結構設置不同,新三板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創業期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難以在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而新三板為其提供了獲得資本市場服務的新渠道。
相對于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新三板具有“兩低一高”的特點:首先,門檻低,對掛牌公司無財務指標要求;第二,成本低,掛牌初費僅為主板市場的十分之一、創業板市場的五分之一,掛牌年費為主板市場的一半;第三,效率高,新三板掛牌比交易所上市更加便捷、速度更快,審核周期一般不超過3個月。
當然,新三板掛牌后,創業企業會新增審計、監管等費用,管理自由度下降,管理成本上升等不足。
但創業企業去新三板掛牌,好處卻遠大于不足。
首先,規范企業管理。創業企業普遍存在公司治理機制欠規范、內控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不利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而到新三板掛牌,通過主辦券商輔導下的股份制改造規范企業管理,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后的信息披露要求,也使得企業的管理透明、規范,有利于企業長期健康有序的發展。
其次,增強股權流動。新三板為掛牌企業提供了股份依法轉讓的平臺,提高股權流動性,原股東的股份易于轉讓,VC、PE等投資機構也易于進入與退出。特別是在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以后,股權流動性將大為提高。
第三,開辟融資渠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同時、以及掛牌之后,可通過定向增資進行股權融資。同時,新三板掛牌還有利企業債務融資。創業企業的普遍缺乏抵押、擔保品,因此大多存在銀行貸款困難的情況,而通過在新三板掛牌,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的信用水平,提高銀行授信。并且,可進行股權質押貸款,如2009年6月,北京銀行與五岳鑫公司、交通銀行與世紀東方簽訂了掛牌企業股權質押貸款協議。
第四,完善激勵機制。創業企業的薪水和福利難以與大企業匹敵,往往通過股權激勵來留住和吸引人才。但如果股份不能流通、價值難以衡量,股權激勵實際難以起到效果,因為員工拿到的股權只是“死股份”、只是蒼白無力的賬面數字。通過在創業板掛牌,員工手上的股權真正變成看得見的財富、實實在在的獎勵,在這種情況下,股權激勵才真正使人才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第五,提升宣傳效應。創業企業在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新三板掛牌后,能夠提升企業品牌,擴大知名度,促進企業開拓市場,并獲得政府的更多關注和支持。
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力,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新三板的設立,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