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好的企業,被“當豬賣”了,做不好的企業傷透了消費者的心,被市場淘汰了。民族的希望也就渺茫了,大國崛起也就是空談了。
匯源果汁要賣,三鹿正在被市場唾棄。中國很像是一個“世界品牌的苗圃”,茁壯成長的苗子,國際品牌接手,沒有啥成長潛力的品牌自生自滅。
這讓我想起前一段沸沸揚揚的“抵制法貨”,以及很多人一直在高呼的“抵制日貨”。如何做到抵制?只有自己滿足的品牌足夠強大了,我們才有能力抵制他們,否則我們對他們是依賴的。
我們就像一個不到三個月的小孩,我們抵制母乳,但是至少要有牛奶可以喝,如果沒有牛奶,至少要有奶粉可以喝。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在很多行業,我們不當沒有母乳,沒有牛奶,也沒有奶粉,我們只有粗茶淡飯。如果這個時候我們還抵制,我們就是等著餓死。如果我們抵制intel、抵制windows···那我們就是等死。
本土品牌的發展需要消費者的支持。這個觀點應該沒有人會懷疑,沒有消費者的支持本土品牌很難發展起來,對于很多產品,中國都是最大的消費市場。消費者支持本土品牌的核心根源是希望本土品牌強勢發展起來,而不是發展起來之后賣掉。
本土品牌的強盛需要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成長中市場,中國跨國大企業對中國市場可謂是虎視眈眈很長時間了,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進入這個市場,占有這個市場。收購本土品牌是跨國企業擴大在中國市場份額的一個常用的手段。因此只要是有競爭力的品牌都是跨國企業收購的目標,因此只有以“民族振興”為己任的企業才不至于在跨國企業的“巨額現金”面前把艱辛培養起來,寄托著國人支持和希望的品牌“當豬賣”了。只有致力于做中國人自己強勢品牌的企業,才不會忽視企業的社會責任,讓我們的滿足希望吃“容易導致尿路結石”的奶粉。
匯源被賣應該是定局,因為我對可口可樂的政府公關能力深信不疑;三鹿被市場探討我想也是必然的,因為中國和三鹿一樣死去的企業不再少數。但是我想未來還有多少企業步“匯源”、“三鹿”的后塵?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中華民族缺乏有責任心的企業,民族的希望是渺茫的,這句話我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