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中國企業赴海外 上市 極為活躍的一年。
據統計,全國129家中國企業在海外六個市場上市,合計融資332.95億美元。與2009年相比,上市企業數量增加了52家。尤其在2010年第四季度,麥考林、優酷、當當等企業陸續在美國市場掛牌,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集中度和活躍度,一時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專家預測,這種活躍的趨勢在今年會得以延續。能夠去海外市場上市融資當然是件好事。但縱觀中國企業的海外上市總體情況,有一個現象值得深思: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即使具有經營業績上的優勢,也很難獲得海外市場本土企業相等的估值溢價。
例如,在2010年1月到12月份,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的34家中國企業中,有17家占50%的企業首日上市股價下跌,而95家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的美國本土公司中,只有44家大約占45%的首日收盤價低于開盤價格。是什么導致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估值偏低呢?究其原因無外乎首先是海外投資者們對中國經濟宏觀經濟走勢缺乏了解;其次是信息不透明,基金經理們需要更多額外的信息,來研究中國公司財報中披露的數據;再次是分析師研究不足,國內的分析師對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缺乏興趣,而美國分析師又不了解中國市場;此外,上市公司經驗的欠缺也為投資者評估企業業績及管理層執行能力制造了障礙。
要消除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價值差異,就得采用積極主動的溝通戰略。第一溝通方式要符合海外投資者的習慣。中國企業要學會向投資者講述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從而清晰地傳遞企業在中國及國際 資本市場 的價值。加大投資者對企業季度財報發布的關注度,進而提升股價。故事內容可以多樣化,但要注意投資者關注的故事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市場機遇龐大,前景誘人;企業在行內的優勢和地位;清晰有效的發展戰略;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
第二要與投資者和分析師積極溝通。雖然分析師評級對市場的影響力正在減弱,但對于在海外市場沒有任何知名度的中國企業,它們仍然應該尋找在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分析師的支持。積極地與投資者、分析師聯系并展開面對面的會議,并且管理層每季度至少一次拜訪能夠保持和關鍵投資者的牢固關系。建議由于中國高管缺乏上市 企業管理 的經驗,上市企業的領導者應進行演講訓練,提高回答投資者問題及媒體溝通等必要技巧。這將有助于管理層向投資者及媒體更好地介紹公司情況,提高每次交流的質量。
第三要制定戰略性的媒體計劃。投資者會通過各種方式獲取信息,其中重要的一種渠道就是媒體,包括財經媒體。國內媒體以及重要的行業媒體。除了像百度和中石油這樣家喻戶曉的企業,大多數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知名度都不高,或缺乏持續性的媒體報道以獲得潛在投資者的關注。制定戰略性的媒體計劃,有助于公司最大化利用企業的重大新聞、差異化優勢、過往業績及公開言論等途徑,增加企業的知名度估值。